导语:中药的历史很古,因此在古老的事物面前,容易失去平常心。
中药本身又过于深奥,而中药又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就像我们这次提到的六味中成药,时间已跨越了百年。
从遥远的过去开始,它就在治疗我们的身体,创造了神奇。
这些中成药,是到该重新认识它们的时刻了。
1
中药之宝,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丸出自清代人吴瑭所著的《温病条辨》,与紫雪丹、至宝丹并称温病“中药三宝”。在中成药金字招牌——同仁堂的十大名牌药中,安宫牛黄丸排第一,主要用于高热昏迷、热入心包、痰迷心窍。安宫牛黄丸由牛黄、犀角、麝香、黄连、黄芩、栀子、朱砂、珍珠、冰片、雄黄、郁金组成。
要了解更多安宫牛黄丸,全文阅读,可点击下文:揭开6种传统中药神秘面纱(一)-中药之宝,安宫牛黄丸2
阿胶,滋补华夏两千年
阿胶作为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成药,滋补着华夏文明的体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老百姓们最明白这一点,正如元曲中所说:“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而关于阿胶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本草经》,其曰:“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一名傅致胶。”可见阿胶自古以来就是滋补上品,如果从《神农本草经》的年代计算,它的历史也至少有两千多年了。要了解更多阿胶知识,全文阅读,可点击下文:
揭开6种传统中药神秘面纱(二)-阿胶:滋补华夏两千年
3
云南白药,江湖盛传的百宝丹
今天,关于云南白药的功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除了我们熟悉的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它还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咳血便血及皮肤感染等病症,并已被制成散剂、胶囊、气雾剂、膏剂、酊水剂、创可贴等多种剂型。特别是在粉剂和胶囊装的药盒中,有一粒更为神奇的保险子,其功效更强于普通白药数倍,在身负重伤时,以温酒口服一粒可有奇效。而这粒保险子每盒药中只有一粒。云南白药在消炎、化瘀、止血等方面的奇效让人们对它的成分十分好奇。要了解更多云南白药知识,全文阅读,可点击下文:
揭开6种传统中药神秘面纱(三)-云南白药:江湖盛传百宝丹
4
片仔癀,一个国家的秘密
福建,漳州。一个曾经无名的南方小城,因为一剂中药而名扬四海:片仔癀。这是源于明代宫廷的秘药良方,由于一位御医的出逃流传民间,药方被誉为国家绝密。据说外国人曾多次派间谍窃取配方均未成功。在漳州,片仔癀是每家每户的必备良药,他们会把片仔癀和家里最贵重的东西放在一起,遇到急症才取出来服用。旧时,据说漳州当地急救的最后一项,便是服用片仔癀。要了解更多片仔癀知识,点击下文,可全文阅读:揭开6种传统中药神秘面纱(四)-片仔癀:一个国家的秘密
5
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的良药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最早是“八味地黄丸”。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钱乙是儿科专家,他觉得小儿是纯阳之体,不需要再补阳了,所以就把这金匮肾气丸中的桂枝和附子给去掉了,结果就剩下了六味药,它们分别是: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他把这个方子命名为肾气丸,就是现在的六味地黄丸了。要了解更多六味地黄丸知识,点击下文,可全文阅读:
揭开6种传统中药神秘面纱(五)-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的良药
6
治好和珅的狗皮膏药
乾隆57年时因进京参加会试,名医陈修园给当时权倾朝野的和珅治过腿疾。当时和珅患足瘘不能上朝,陈修园让杀一条狗取皮和药裹于患处,十余天就痊愈。这就是狗皮膏药的由来。有中医说,“狗皮膏药”的得名是因为用来托附药膏的材料最初是结实耐用的狗皮;民间还传说,“狗皮膏药”的发明者和祖师爷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但无论如何传神,有狗皮亲自参与的“狗皮膏药”真的从江湖上销声匿迹了。要了解更多狗皮膏药知识,点击下文,可全文阅读:
揭开6种传统中药神秘面纱(六)-治好和珅的狗皮膏药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予以删除!用药请遵医嘱!
●除了脑病,安宫牛黄丸还能治什么?看完这篇文章,就知道安宫为什么是“药丸三克,责任千金”了!
●看安宫牛黄丸如何“一战成名”!
●被称为“急救圣药”的安宫牛黄丸,可以治疗哪些重症疾病呢?该如何服用?医院专家权威研究!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权威发布:安宫牛黄丸防治脑血管疾病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