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著名的经典方剂之一,有滋补肝肾的功能。该方始见于宋《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是当时著名儿科医生钱乙首创。
六味地黄丸的小故事
公元年,钱乙被召到汴京,治好了太子病,受到皇帝重用和赏赐,却也招到同行嫉妒。一天,钱乙和弟子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张仲景《金匮要略》八味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你这方子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遗忘了吧?”
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对吗?”
这位大夫听了,连声道:“钱太医用药灵活,佩服!”弟子赶紧把老师的话记载下来,后来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下来,直到今天,仍广泛运用于临床。
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
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
六味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由熟地黄g、山茱萸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等六味药组成。有滋阴补肾填精的功效。常常用于治疗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病证。这个方子创制的时候,是用来治疗小孩儿先前禀赋不足出现“肾怯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而设立的。但是由于这个方子的补肾阴的作用非常好,后世医家常常用于治疗肾阴精不足的证候。
肾阴虚
六味肾阴虚,肾虚的一种类型,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中医临床称为肾阴虚证。多由久病耗伤,或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六味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男子兼见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等。
六味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腰膝酸痛是由于肾阴不足,髓减骨弱,骨骼失养;头晕耳鸣则因为脑海失充;失眠多梦原因是水火失济,心火偏亢,心神不宁;阳强易举是因为阴虚则相火妄动;精泄梦遗是由于君火不宁,扰动精室;经少经闭则因为阴亏经血来源不足;崩漏见于阴虚阳亢,虚热迫血;形体消瘦,咽干颧红源于肾阴亏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溲黄便干皆为虚热内生;舌红少津,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证。
六味地黄丸
基本药物、国家医保、乙类OTC、滋阴补肾剂
——滋阴补肾之祖方
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滋阴补肾。本品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每丸重1.44克(每8丸相当于饮片3克)。
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塑料瓶装,每盒1瓶丸装,每件盒。
六味六味地黄丸,重用熟地黄作为君药,起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作用。山茱萸能够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性平,归肺、脾、肾经,能够平补脾肾,亦能固精,一共作为臣药。这三味药相互配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
六味但用在用量上,熟地黄的是山茱萸与山药两味药物的总和,所以还是以补肾阴为主,补充肾中阴精不足,是针对这个病证的根本病因治疗。
六味配伍泽泻,能够利湿泄浊,同时防熟地黄之滋腻的作用太强,使病邪留恋难以祛除;牡丹皮能够清泄相火,同时制约山茱萸的温涩性质;茯苓能够淡渗脾脏湿邪,并协助山药健运脾胃。这三味药配伍起到渗利湿浊、清退虚热、抚平其阳偏胜以治标,均作为佐药,称为“三泻”。
六味六味药合用,三补三泻,而且当中补药的用量明显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以泻为辅;肝脾肾三阴并补,其中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1、调节免疫功能,经常感冒:六味地黄丸+玉屏风颗粒2、延缓更年期: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大豆异黄酮3、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六味地黄丸+钙片4、失眠多梦:六味地黄丸+安神补心丸+安神补脑液5、盗汗遗精:六味地黄丸+肾宝片(肾宝合剂、玛咖)
山西复盛公药业集团是一家百年老字号企业,始于年,传承至今余年。公司专注于中药浓缩丸剂的生产、营销,目前拥有50多个中药丸剂品种(独家品种2个,特色品种8个)、传统膏药10个品种(独家品种1个)、全科用药15个品种(畅销经典品种),采用医药控销模式在全国推广销售。
事业合作
营销总监李总:
西区总监韩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