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药该怎么吃”吗?
如果只参照说明书,那你可能只会看到:一次×片,一日×次,饭前服用……无论是自行服药还是咨询医生,服药剂量、服药频率等都十分重要,关乎药效发挥,甚至生命安全。
下面,为大家指出了10个常见的家庭服药错误方式,希望可以提醒身边人别再错误服药。
01
“1日3次”当成“三餐前”
一般来说,药品说明书上会写着“1日3次,饭前服用”等指南。所以一些患者便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1日3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应每8小时服药一次。
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液中药物浓度,达到治疗效果。
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应有的血药浓度。
02
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食道癌隐患。
最好站着或坐着服药。坐姿能保持身体直立,让药物在重力作用下顺利进入肠道,还可以防止突然晕倒到地。
服药后不要马上躺下,最好站立或走动一分钟,以便药物完全进入胃里。
但像硝酸甘油这种缓解心绞痛的急救药,需要采取半卧位姿势服用。
03
干吞药片
干吃药片是非常危险的,药物停留在食道,咽不下去无法吸收药效,人也会感觉不太舒服。
一方面,易使药片黏附在食管壁上,导致食管黏膜损伤;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04
将药片掰碎或以水溶解后服用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
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不良反应。
05
用饮料送服
牛奶、果汁、茶水、可乐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导致危险。正确的方法是用白开水送药。
但存在以下特殊情况,反而有助于发挥药效:以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以热姜汤送服藿香正气片、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以热米粥送服调理脾胃的中成药。
06
对着瓶口喝糖浆
糖浆类的口服液,服用时不能直接对瓶口喝,一方面容易污染药液,加速其变质,使细菌增生,造成二次感染;
另一方面不能准确控制剂量,难以发挥最佳药效或产生副作用。
07
多药同服
多药同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避免,甚至会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一定要主动向医师或药师咨询,但切记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或换药。
08
喝水过多
服药后喝水过多会稀释胃酸,不利于对药物的溶解吸收。送服固体药物1小杯温水就足够了。
另外,服用口服液也最好不要用水送服。
正确的喝法是,咽下后,五分钟内别喝水。特别注意,溶液剂比片剂容易变质,需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存放。
09
服药后马上运动
和吃饭后一样,服药后也不能马上运动。这样就会造成药物的吸收减缓或吸收不彻底,从而使药物的应有治疗作用大打折扣。
那么,服药后多久才能参加运动呢?最好在服药1小时之后再参加运动为好。
同时应该避免做强度较大地剧烈运动,以利机体对药物的充分吸收而发挥应有的疗效,有利于身体的早日康复。
10
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禁忌
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在服药的同时或治疗期间应停止食用某些食物,俗称“忌口”。
在治疗期间要求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以避免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喜欢本文的,点个赞呦!
再转发一下,让大家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