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你吃对了吗但

六味地黄丸这个神奇的秘方,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也有很多人都无师自通的在药店买回来吃。但是,六味地黄丸该怎么吃?哪些人能吃或不能吃?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六味地黄丸的神秘面纱!

一提到六味地黄丸,有些人就开始啧啧坏笑。为什么呢?因为在人们心中,都以为六味地黄丸是治疗男人那方面不行的药丸。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1.六味地黄丸是谁发明的?

我们还是首先说说六味地黄丸是怎么来的吧!这个方剂可以说是张仲景(东汉医学家,千古医圣)原创,也可以说是钱乙(宋代医学家,儿科鼻祖)原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六味地黄丸是在张仲景肾气丸的基础上化裁而出的。

肾气丸是由干地黄八两、山药四两、山萸肉四两、茯苓三两、丹皮三两、泽泻三两、附子(炮)一两、桂枝一两八味药组成,又称八味丸。

而钱乙所创六味地黄丸则是去掉了附子和桂枝,即由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六味药组成。钱乙为何要去掉附子和桂枝呢?因为钱乙是儿科鼻祖,他认为小孩儿是纯阳之体,不需要过分补阳,于是就把扶阳的附子和桂枝去掉了。

在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中是这样描述的: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四钱、干山药四钱,泽泻三钱、牡丹皮三钱、白茯苓(去皮)三钱。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温水化下。

2.六味地黄丸的配伍有什么特点?

六味地黄丸别看只要仅仅六味中药,但所组成的却是按照严格的套路来的。在中医里,有一种组方原理叫君臣佐使。方剂的君臣佐使就相当于一个团队的各种职能,只有各司其职,才能克敌制胜。

★熟地黄为君

在六味地黄丸中,最主要的药便是地黄了,主要作用是直入肾经,能够起到滋阴补血、益肾添精的作用。

★山药、山茱萸为臣

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入肝、肾经。与地黄配合,君臣一心,讨伐潜藏在肾经的各种病邪。

然而,中医讲究整体观,“一脉不和,周身不遂”,肾经有病变,其他脏腑也在骚动,配合山药和山茱萸,兼入其他四脏,但如此一来,兵力势必不够,其他四脏的病邪拼死抵抗,尤其是肝脏大动肝火,脾脏、肺脏又出现了伏兵,肾脏残余势力擅用水战,该如何是好?现在就要请出佐使药了。

★牡丹皮、泽泻、茯苓为佐使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能够准确的、及时的平定肝火动乱。肝火平定,心火也乖乖的拔寨回营了。

然后在脾脏、肺脏遇到的伏兵,又该如何是好?且派茯苓出战吧,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很快就解决了肺脾地区的伏兵。

然而肾脏残余势力(水军)反扑,唯有派遣精通水利的泽泻前去。泽泻味甘淡,性寒,入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等作用。能够利水湿而泄肾浊,这样一来,肾脏残余水军很快就溃不成军了。

综合看这六味地黄丸的六味药,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牡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三药共成三泻。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不只是补肾的,肝脾也一并补了。也正是因为这个方剂的顶层设计如此精细,战略思维如此严密,所以这个方子在历经千年之后,仍是临床常用的一个著名方剂,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

3.六味地黄丸应该怎么用?

通过上面的梳理之后,所以大家都知道是肾阴虚证用六味地黄丸,那么肾阴虚又有什么特点呢?由于肾阴虚证是由于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舌脉和症状也是需要仔细鉴别的。

★舌脉

舌脉则以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为主。

★症状

以腰膝酸软而痛,眩晕耳鸣,齿松发脱,健忘,男子遗精、早泄,或见女子经少或经闭、崩漏,失眠,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骨蒸发热,午后颧红,形体消瘦,小便黄少等为主。

4.哪些人适合用六味地黄丸?

★房事过度的人

中医认为,房劳伤肾。如果长期房事频繁,自然会出现肾阴虚一系列症状,比如腰膝酸软而痛,耳鸣,脱发,健忘,遗精早泄等。六味地黄丸能够调整人体因房事过度所致的肾阴虚证,但并不代表就能起到壮阳的作用。

★长期熬夜的人

在《黄帝内经》中,从来就没有提到熬夜对身体好的,中医也一直提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现代人的生物钟常常没有遵循古代养生法则,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大有人在。要知道,熬夜是耗伤人体的阴气的,这个阴气自然包括肾阴,如果长期熬夜,也会出现肾阴虚证,如失眠,眩晕,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骨蒸发热,午后颧红,形体消瘦等。

★用脑过度的人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巨大的信息流,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工作,学习和工作都需要动脑。人们看到这里也许会说,用脑与肾虚有半毛钱的关系吗?中医说,肾主骨生髓,而脑为髓海,那么你说脑与肾有没有关系?所以,过度用脑也会出现肾阴虚证,比如耳鸣、疲惫无力、头晕、腰腿无力等症状。

★其他肾阴虚的人

本方的落脚点是肾阴虚,但凡出现肾阴虚证候的人,都可以参照使用六味地黄丸。

5.哪些人不适合用六味地黄丸?

中医传承几千年,历代中医药大家为后人留下了不可估量的中医药财富,那些疗效明确的经典药方便是其中之一,这些药方组方严禁、适应症明确、疗效确切,深受中国老百姓喜爱,六味地黄丸便是其中之一。

六味地黄丸常见有两种剂型,一种是临时熬制的汤剂,叫做六味地黄汤、一种是制作成丸子的丸剂,叫做六味地黄丸。这两种知识剂型差别,药物组成、用量、功效一致,各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六味地黄丸最早源自“医圣”张仲景的名着《伤寒杂病论》的“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北宋太医丞钱乙认为肾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强调补泻要同时进行的理论。于是从“金匮肾气丸”入手,创制了这个滋补肾阴的名方——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为补益剂,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有痰热的人

若因平时因吸烟、饮酒和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导致体态肥胖者,大多体内有湿热,以痰多、大便较稀、舌苔白腻为主要临床表现,这类人则不适宜服用六味地黄丸。

★肾阳虚的人

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阴虚的,对于肾阳虚,则不合适。肾阳虚常常会出现面色偏白,体质虚弱,四肢发凉、喜热怕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脉缓等临床表现。正所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如果把治疗肾阴虚的药用来治疗肾阳虚,肯定会南辕北辙。

★脾胃功能弱的人

六味地黄丸中虽有理脾的山药,但毕竟整个方子是偏于补肾阴的,方中滋阴的药较多,脾胃功能如果不好的话,建议不要吃,以免引起脾胃不振。如果脾胃不好却又出现了肾阴虚症状时,一是应该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另外则是取砂仁一个,捣碎后,用开水冲泡,用砂仁水来冲服六味地黄丸,这样既可以借助砂仁的芳香之气振奋脾胃,化解熟地黄的滞腻之性,同时砂仁也能引药气归肾经。如此便可无虞。

6.不适用人群

★健康人群

对于正常人群,如果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我认为不适宜于自行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

★明显是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

肾阳虚的人面色偏白,体质虚弱,喜夏不喜冬,这样的人不适于吃六味地黄丸。许多因肾阳不足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还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就会“雪上加霜”。彭教授特别提醒到,他们应该选择治疗肾阳虚的药物,比如金匮肾气丸。

★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

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中老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更要谨慎。间断吃,影响不大;长期连续服用的话,就不可取了。

总之,六味地黄丸其实是一个经典名方,历代医家对它都是极为推崇,但我们也需要掌握它的属性真相,恰到好处,如此才能将这个方子的正能量发挥到极致。

六味地黄丸传承一千多年,在民间使用频率非常之高,这个方剂名气之大,可以说大到家喻户晓的程度,几乎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它是一个很有用的补肾方剂。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方名气太大,也导致出现一些误解和不正确的使用方法。大家都知道六味地黄丸是一个补肾名方,但是很少人知道六味地黄丸补肾的作用只是滋补肾阴的,只对肾阴虚的人有用!这也导致很多人,尤其是男性朋友,一觉得自己可能存在肾虚的情况,既不找专业的医生辩证,也不分辨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直接服用六味地黄丸,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我们都知道,什么药都有自己的适应证,六味地黄丸也是,它的适应症就是肾阴虚。如果恰好确实是肾阴虚,那么药能对证,服用六味地黄丸确实能有不错的疗效,但是如果不是肾阴虚,那么药不对证,不仅起不到想要的效果,还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那么那些人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那些人又不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呢?

★适用人群:肾阴虚患者

判断是不是阴虚,先看舌头,如舌质红、经常口干舌燥;再看脉搏,是否脉细且跳得快;最后,是否常有潮热、手足心热、盗汗、遗精、失眠、头晕、腰膝酸软的症状。如果有,说明是肾阴虚,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

综上所述,六味地黄丸虽好,但是服药之前应该先去有没有肾虚,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该不该服用六味地黄丸,服多长时间,尽量避免由于盲目用药而造成的身体不适。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design.com/lwdhwcc/34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