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前您博客中提到了补火力、壮阳气选用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这是为什么?
佟彤: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水平。大家都知道“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的,而且之前很多书里也讲过,阴虚的时候会出现虚热状态,这么一来,大家都觉得“六味地黄丸”是偏凉的,可以清热的。如果这样想,这个药物自然不能补肾阳。
中医的肾虚不是指肾脏这个实体器官的虚损,而是形容虚损的一种程度,肾虚其实是分三个程度的:最轻的是肾阳虚,其次是肾阴虚,最严重是肾精虚。到了肾精虚的程度时,身体的有形物质消耗就明显了,成年人会偏瘦、干枯,孩子更明显,像是发育迟缓,这个时候孩子会出现“五迟五软”,就是囟门闭合晚、站立时间晚等都是物质基础不牢固。“六味地黄丸”最初就是宋代儿科名医钱乙用在治疗孩子“五迟五软”上的,所以它适合肾虚比较严重的,换句话说,这个药对肾虚的调整力度更大了,在补肾阳的药物之上。同时,“六味地黄丸”的药性是相对平和而且稍微偏温的,真的遇到阴虚导致的虚热,是要在里面加上知母、黄柏,也就是“知柏地黄丸”。之所以有这么个药,就是因为“六味地黄丸”的凉性是很小的,清虚热的时候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能用在孩子身上的药物,一般都很平和,性质不能有明显的偏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