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六味地环丸
目前最常见的地黄丸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这些地黄丸都是由古代经典处方制成的中成药。
一、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这一称谓来自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
后来,明代中医有一派非常推崇“肾”的作用,认为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一时间,很多名医倡导补肾,比如明代名医薛己最善补肾,他就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薛己的实践为许多后世医家认可,他们倡导的补肾观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比如同仁堂古方六味地黄丸要求使用出自河南的怀地黄和怀山药(四大怀药)。怀地黄则要求第一要大,第二要熟,只用三等以上的高品质原料,再将生地黄以黄酒泡透蒸熟,遵循古方“酒蒸酒制;而山萸肉除采用道地药材“杭萸”,含核量控制在1%以内;丹皮只用安徽地产“凤丹皮”等。名方之所以有名有效就是从源头用好材制成。
预定的拳友加下面 著名中医学者聂文涛先生曾指出二者最显著的差别:阳虚怕冷,阴虚发热。
那么,目前中年人是肾阳虚多还是肾阴虚多呢?对正常人群,做这样的区分没有意义。阴虚、阳虚是指肾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的症状。大部分人可能仅仅处于肾气轻微不足的状态,远未到肾阴虚或肾阳虚的程度。
六味地黄丸的多种用途
六味地黄丸全方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有补阴方药之祖之誉,能滋阴补肾,对肾阴不足所致诸般虚症,均有良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它还有以下多种用途。
1、预防食管癌。六味地黄丸的成分之一是熟地,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硒,能防止可诱发各种癌症的过氧化酶和自由基的生成。有关研究资料证实,用六味地黄丸对食管癌前期病变上皮重度增生效果良好。
2、治疗肾盂肾炎。六味地黄丸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全身及肾脏局部的防御功能,适于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在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可加服六味地黄丸效果明显。
3、治疗男子不育症。六味地黄丸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而改善性激素分泌,促进正常精子的生成,从而提高受孕率。
4、治疗过敏性鼻炎。六味地黄丸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又能抑制抗体的生成,抑制过敏反应,起到双向调节作用。用六味地黄丸加色甘酸钠治疗过敏性鼻炎,停药后疗效维持时间长,复发少。
5、其它。治疗糖尿病,服药7~10天即见症状减轻;治疗慢性喉炎,饭前用淡盐开水送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六味地黄丸能升高更年期综合症患者雌二醇及白细胞雌激素受体水平,使更年期症状明显好转。另外,还可用于肺癌的放疗期,可提高放疗效果。
补遗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临床上的应用,一些科学家发现了六味地黄丸的许多新功能。例如国内中医学者提出六味地黄丸对与增强免疫力、抗辐射、抑制肿瘤、调节血糖代谢、保肝等有奇效。台湾卫生署也宣布六味地黄丸具有抗衰老、增强记忆力的功能。
通过对六味地黄丸的药理研究还发现,它可提高更年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改善机体内分泌功能及机体的内环境,从而改善、消除各种临床症状;同时,六味地黄丸还可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防止骨质疏松;此外,六味地黄丸还被证实,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六味地黄丸在男性性功能障碍中的治疗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能增加附睾重量、大幅度增加精子数量、增强交配能力、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作用,这也是其增强性功能的机制。
明目地黄丸
明目地黄丸一般用于滋肾养血明目,治肝肾阴虚、目涩羞明、视物模糊、迎风流泪。成分是六味地黄丸再加上六味药(即熟地黄、山茱萸制、怀山药、云茯苓、牡丹皮、福泽泻等六味,加枸杞子、甘菊花、全当归、大白芍、潼蒺藜、石决明煅)。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入心、肝、肾经。功能益肝肾、滋阴降火、养血补血。有促血凝、增强心脏收缩力、利尿、轻微降血糖的作用。
山茱萸制味酸涩、性微温,入肝、肾经。功能补益肝肾、涩精止遗、敛汗固脱。有利尿降压、改善糖尿病消渴症状的作用。对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亦有改善作用。
怀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功能补脾养胃,益肺固肾,养阴生精,久服可降血糖。
云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膀胱、心经。功能渗湿利水,健脾宁心,有利尿排钠、镇静、保肝、抗溃疡的作用。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有降压、解热、镇静、通经的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回肠和子宫平滑肌收缩。
福泽泻味甘淡、性寒,入肾、膀胱经。功能利水渗湿、泻热通淋、清心肺、滋肾火。有利尿、降糖、降压作用,能稍降血中胆固醇。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功能补益肝肾、养阴补血、益精明目、润肺止咳。有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抑制脂肪在肝脏中沉积、降低血中胆固醇和减轻动脉硬化作用,能降血糖和增强免疫力。治糖尿消渴效佳。
甘菊花味甘微苦、性凉,入肺、肝、胃经。功能疏风散热、清肝明目,解毒消肿。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菊花又分黄、白、野菊花。甘(白)菊花偏清肝明目。
全当归味甘辛、性温,入肝、心、脾经。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能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现已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降压、利尿、保肝、护肝及拟维生素E作用,并能促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
大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经。功能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有缓解胃肠及子宫平滑肌痉挛、扩张冠状动脉和利尿的作用。能抗血栓形成,并有镇静作用。
潼蒺藜味苦辛、性平,入肺、肝经。功能平肝解郁、祛风明目。常用于肝阳上亢、肝气郁结、乳闭不通、肝热、目赤多泪、风疹瘙痒等证。亦有降压作用。
石决明煅味咸、性寒,入肝经。功能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煅用有收敛、止血作用。本品有镇静及减轻脑部充血的作用。
这12味药组成了治疗目疾的重要方剂,但其作用与心脑血管、肝肾等脏器密切相关,虽没有表明降压,但所列能治症状,包括降低血压的症候群。
再从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来分析。早期仅为周身细小动脉痉挛日久引起管壁变性,如小动脉压力持续增高,引起内膜纤维组织和弹力纤维增生,管腔狭窄加重缺血,继续发展则将导致脏器继发性改变,其中以心、脑、肾为最重要。
中医学认为,劳倦过度或年老肾亏,肾精不足,肝失所养,阴不敛阳则肝阳上亢,上扰清窍。长期精神紧张或忧思恼怒,肝气郁滞,化火伤阳,亦致肝火肝阳上越,饮酒过度或恣食肥甘,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蕴久则化热,灼津生痰,痰浊使肝风上扰,均可成脑晕、头痛之症。若阴亏较甚,不能上承于心,则见心悸、健忘、不寐之症,若阳盛化火、化风、肝风入络则四肢麻木,甚则口眼歪斜,若肝阳暴亢动风,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扰动心神,阻蔽清窍,而成中风昏厥之重危征象。
必须针对病因,坚持长期合理治疗,尤其对血胆固醇升高、电解质紊乱、糖耐量异常、尿酸增多,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对肝、肾、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可采用中药治疗,标本兼顾,滋养肝肾合平肝潜阳,健脾益气合化痰降逆,益气养阴合活血化瘀等。
由此可见,明目地黄丸制剂除补肾明目外,尚有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视疲劳与中医眼科肝劳一症相似。“肝劳”一词最早见于《千金要方》,是指持续地注视近距离目标后,眼睛过于劳累而出现眼胀、眼痈、头晕、眼眶胀痛等症状。因目为肝窍,故名肝劳。因此,具有养肝益肾、明目益睛作用的中成药,比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成了缓解视疲劳的经典药品。
明目地黄丸组方为杞菊地黄丸加当归、白芍、白蒺藜、石决明。此方对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引起的多种眼目病症有良效。适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视物疲劳、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症。而中心视网膜炎、视神经炎、干燥性角膜炎、老年性泪腺萎缩、老年白内障、单纯性青光眼等也可使用本药调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