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咨询南京同仁堂和北京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时,说他血压高,觉得热,有时烦,睡觉多梦,头顶总觉得木木的。据说是因为血压高,用三七,有人推荐说试试安宫。
安宫是中医用于呈现所谓热像的中风急救药。过去在没有针剂以前,如果遇到中风昏迷不醒的,常以灌胃的方式服用。具体一些符合症状的,据说用了效果不错。作为个人,用于急救,总觉得如果万一真的发生了,似乎也救不了急。考虑到这个药在中医里面,还是偏凉,一通权衡之后,说,如果要用,试试半粒。
本来吗,作为一次咨询,至此应该结束了。后来在聊天中,觉得中医问诊,自己似乎没有问相关情况啊。就问了下饮食二便。朋友是说喝水的时候,说喜欢喝凉的。就随口问了一句,觉得口干不。朋友说对,干。当时就觉得这个可能是中医中所谓的阴虚证。又问了觉得眼睛发干不。说他这个比较可能是阴虚,如果眼睛也发干,或者迎风流泪,老眼昏花,那就用杞菊地黄丸;如果觉得眼睛没啥感觉,就用六味地黄丸。
朋友说,六味地黄丸是补肾的,他的那个啥还可以,不用补。就和朋友说,这个六味地黄丸,前身是《伤寒论》里面的金匮肾气丸,在宋时,有个人想给小孩子用,因为小孩子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就把金匮肾气丸里面的热药肉桂和附子去掉了。结果后来这个方子就扩大到各种阴虚证,而且效果不错。并说,所谓的阴虚,类似于把人看成一口锅中的水。阳就是给锅加热的火。正常情况下,水火合适的情况下,水温会保持正常。如果水量不足,火力还和原来一样,那水温很快就升高了,就会出现所谓的热像。中医的肾,主生殖。这里的生,是生长的意思。肾阴不足,会影响那个啥。但肾阴不足,会影响的,不仅仅那个啥。这是从中医理论来说的。
从西医(现代医学)来说,中医的所谓(肾)阴虚/(肾)阳虚,是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这些系统之间协调不畅。西医很早就发现这种情况,但几乎没有有效的调整手段。比如阴虚的口干,中医觉得是阴虚水分供应不足,就口干(阳亢也会有类似的感觉)。按生理学来说,口腔中的唾液腺分泌唾液,是胆碱能神经亢奋(胆碱能神经亢奋,血管会偏于扩张,腺体分泌,心跳缓)。他现在口干,是唾液腺分泌不足,是肾上腺能神经亢奋(肾上腺能神经亢奋,血管偏于收缩,心跳加速,抑制腺体分泌)。实际他这类似于西医的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多梦、口干、血压高、局部(头部)感觉异常。
因为阴虚,类似于锅里的水偏少,不管加热(服用热性药)还是凉性药(比如安宫、双黄连等),都会明显影响水温的。就是会明显干扰神经功能的。因此建议暂时不要用安宫。
其中,又问了朋友的血脂、血糖等情况,确认没有糖尿病等其他西医认为的疾病,属于中医的阴虚。建议朋友用六味地黄丸,如果对证(不是症)的话,两三天就会有效果。
今天,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