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止咳化痰平喘中药合理应用
中医基础知识导入:痰的概念和分类
有言道,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由痰作祟、化痰治百病怪病。
痰一般可以分为:无形之痰饮(广义)——只见其症,不见其形。主要通过病理反应来确定,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神昏癫狂等;有形之痰饮(狭义)——视之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的痰浊和饮液。指肺及呼吸道的分泌液,由咳吐而出。
一、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使用原则
1、基本概念
化痰止咳平喘中药是指以化痰止咳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镇咳作用,治疗各种咳嗽喘息的一类药物。可用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喘促、咳吐痰涎等。现代研究认为祛痰中药具有消炎、化痰、镇咳、平喘、止吐等作用。祛痰中成药在临床上可分为温化寒痰、清热化痰、理肺止咳、润肺化痰、平喘等五类。
2、使用原则
辨品种、辨炮制、辨药性、辨功效、辨应用
辨品种
(1)贝母
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花贝母(青贝母)、卷叶贝母、甘肃贝母及棱砂贝母的地下鳞茎。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及西藏等地。
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原产浙江象山县者称象贝。现主产宁波鄞县樟树、杭州郊区,均为栽培。其它江苏、安徽及湖南等地亦有分布。
5~6月采挖,洗净泥土,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二片,称“元宝丹”,小者称“珠贝”,分别置擦笼内,擦去外皮,加石灰搅拌,经过一夜,使石灰渗入,晒干或烘干。生用。
不同贝母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点
相同点:同能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治疗热痰咳嗽、肺热咳嗽,痰核瘰疬等,均反乌头类。
不同点:
川贝甘、微寒,治疗肺燥咳嗽、燥痰咳嗽优于浙贝;
浙贝苦、寒,治疗肺热咳嗽、热痰咳嗽优于川贝,又长于解毒散结,治疗痰核瘰疬(配牡蛎、玄参)。
土贝母,只具解毒消肿疗痈之功,专治痈肿疮毒,无止咳化痰之效,故治肺病不能代替。
(2)白附子
关白附(竹节白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乌头的子根及母根,主产于辽宁、吉林等地;
禹白附(鸡心白附子),为天南星科草本植物独角莲的块茎,主产于河南、甘肃、湖北等地;
关白附毒性大又甚燥烈,功偏祛寒湿、止疼痛,适用于中风偏正头痛、风寒湿痹、中风口眼㖞斜等;
禹白附祛风痰、息风止痉功能强,适用于破伤风抽搐及中风痰壅、半身不遂之症。
(3)苦杏仁、甜杏仁
前者苦降温散,且具毒性,多用于感冒喘咳、痰多之症;
后者甘平润肺,毒性较小,适用于虚劳喘咳、肠燥便秘之症。
新咳邪实者,宜用苦杏仁,久咳正虚者,当用甜杏仁。
(4)葶苈子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药典》品种有二,一为十字花科独行菜的种子,称北葶苈子、苦葶苈子;二为十字花科播娘蒿的种子,称南葶苈子、甜葶苈子。
《本草衍义》认为:“子之味有甜、苦两等,其形则一也。《经》既言味辛苦,即甜者不复入药也。大概治体皆以行水走泄为用”。《本草从新》:“有甜、苦二种,甜者力稍缓”。由此可知,体质壮实者可用力猛之苦葶苈子,体弱者宜用力缓之甜葶苈子。当今药市主流品种为甜葶苈子。
辨炮制
(1)半夏
临床使用半夏,必须明辨其不同炮制品,不可笼统书写“半夏”。
①生半夏毒性大,一般不直接服用。
②清半夏是以白矾为主要辅料加工成的,长于燥湿化痰,湿痰阻肺证宜此。
③法半夏是以甘草、石灰为主要辅料加工成的,长于化湿和胃,湿阻中焦证宜此。
④姜半夏是以生姜、白矾为主要辅料加工成的,长于降逆止呕,呕恶、呃逆宜此。
⑤半夏曲为半夏的发酵品,长于和胃消食,脾胃不和、食积停滞证宜此。
注意:生品制品,药性有殊,用需区别。
用于止咳喘宜用蜜炙品,如蜜炙百部、蜜炙紫菀、蜜炙款冬花、蜜炙桑白皮、蜜炙枇杷叶、蜜炙马兜铃等。
若做他用,可以生品,如百部生用灭虱杀虫,枇杷叶生用和胃降逆,马兜铃之生品清肠疗痔,桑白皮之生品利水消肿等。
辨药性
治痰诸药
(1)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擅治湿痰,其性燥,阴虚口渴者慎用。
(2)天南星、白附子擅治风痰,天南星一身之风痰,白附子长于治头面风痰中风口眼歪斜。
(3)胆南星性凉,善清热化痰、息风定惊,化痰而不燥烈。
(4)白芥子性走窜,豁痰利气,善消皮里膜外及胁下之痰,又不伤气。
(5)皂荚祛顽痰,又能除风湿,去肠胃垢腻。皂刺锋锐,有引药入疮之功。
(6)桔梗宣利肺气,消痈排脓,擅治肺痈,治咳嗽痰多,偏寒偏热皆宜,又为舟楫之剂。
(7)瓜蒌甘寒,清热化痰,能稀释痰液。
(8)竹沥性滑能利痰,擅治痰热中风及痰在四肢者。
(9)海藻、昆布咸寒,功能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擅治痰核瘰疬。
(10)黄药子为治瘿瘤首选药。
(11)青礞石咸寒质重,禀石中刚猛之性,痰积如胶如漆或癫痫经久不愈,用此诚为合剂。
(12)杏仁止咳平喘,兼有发散作用,可治诸般咳喘,擅治外感咳喘。
(13)百部润肺止咳,治咳嗽无问新久、有痰无痰皆可。
(14)紫菀、款冬花擅止咳逆上气,为止咳圣品。
(15)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桑白皮重在泻肺热,葶苈子重在泻肺实。
(16)白果敛肺止咳,擅治肺虚久咳虚喘,又可收涩止带。
辨功效
辨证用药是最主要的合理用药。若不辨痰的性质而投药,不惟无效,反而偾事。
《本草新编》所言:“惧半夏之毒,每改用贝母,不知贝母消热痰而不能消寒痰,半夏消寒痰而不能消热痰也。故贝母逢寒痰则愈增其寒,半夏逢热痰则大添其热。二品泾渭各殊,乌可代用?”
燥湿化痰
湿痰
清热化痰
热痰
润燥化痰
燥痰
温化寒痰
寒痰
化痰熄风
风痰
辨应用
需谨慎用药的有:
(1)半夏、天南星、青礞石、皂刺等药禁用于孕妇,以防堕胎。
(2)半夏性燥,肺燥者误服,悔不可追。天南星更烈于半夏,阴虚燥痰大忌。
(3)杏仁不宜服用双仁者,双仁有毒。马兜铃汤剂多服则吐,肺虚者不宜。
(4)瓜蒌仁滑肠,脾虚泄泻勿投。
(5)旋覆花为走散之药,虚人慎服。
(6)皂荚性猛,稍涉虚则勿进。皂刺大量服用,易致呕吐。
(7)服用黄药子可出现恶心呕吐、肝脏毒性等。
(8)桑白皮、葶苈子力猛性寒,肺虚无火、风寒咳嗽勿服。
(9)青礞石体重沉坠,气弱血虚者大忌。
(10)洋金花大量服用,可致皮肤潮红、口干、心率加快、瞳孔散大、烦躁,甚则谵妄、二便失禁等,用时宜慎。
使用注意:
1、“治病求本”,注意调整脾肾功能。
2、适当配伍行气药物。
3、不宜久服,中病即止。
二、临床常用的止咳化痰平喘药
二陈丸
急支颗粒
清气化痰丸
养阴清肺丸
蜜炼川贝枇杷膏
蛇胆川贝散
止嗽定喘口服液
1、温化寒痰剂
二陈丸
祛痰止咳颗粒
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
通宣理肺咳液
橘红痰咳液(煎膏、颗粒)
小青龙合剂(颗粒、胶囊、口服液)
杏苏止咳糖浆(颗粒、口服液)
杏苏止咳糖浆(胶囊、口服液)
止咳橘红颗粒
(1)二陈丸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咳嗽痰多,胸皖胀闷,恶心呕吐。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苔白滑或腻、脉滑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橘红燥湿化痰,理气行滞
茯苓健脾渗湿健脾和中
甘草生姜制半夏之毒化痰降逆,和胃止呕
乌梅收敛肺气
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5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本品为灰棕色至黄棕色的水丸;气微香,味甘、微辛。
口服,一次9~15g,一日2次。
1.肺阴虚所致的燥咳咯血等忌用。
2.本品辛香温燥易伤阴津.不宜长期服用。
3.忌食辛苦辣生冷油之品:
密闭,防潮。
咳嗽。痰湿停滞所致的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皖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弦缓;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尚未检索到不良反应报道。
(2)通宣理肺丸
紫苏叶、柴胡、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制半夏、茯苓、炒枳壳、黄芩。
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感冒咳嗽,热恶心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3)小青龙颗粒(糖浆、口服液、合剂、胶囊)
麻黄g桂枝g白芍g干姜g细辛77g法半夏g甘草(蜜炙)g五味子g
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2、热化痰剂
急支颗粒
橘红丸(颗粒、胶囊、片)
二母宁嗽丸(片)
肺力咳合剂(胶囊)
急支糖浆
枇杷止咳糖浆(胶囊)
强力楷杷露
清气化痰丸
痰咳净散(片)
矽肺宁片
止咳化痰颗粒
(1)急支糖浆
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研制方。《中国药典》(年版)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
鱼腥草、枳壳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药渣与其余金荞麦等六味加水煎煮两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取适量蔗糖,加水煮沸,滤过,与上述蒸馏液、浓缩液合并,加入适量的甜叶菊苷及防腐剂,加水至规定量,混匀,分装,即得。
本品为棕黑色的黏稠液体;味甜、微苦。
口服,一次20~30ml,一日3~4次;小儿酌减。
1.本品清热化痰.寒证者忌服。
2.方中麻黄辛温发散.有碍胎气,孕妇慎用。
3.眼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烟、酒及辛辣刺激及油腻之品。
4.本方含有麻黄,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密封,置阴凉处。
1、镇咳作用。本品6.6g(生药)/kg灌服,对氨水所致小鼠咳嗽有抑制作用。
2、平喘作用。品10g(生药)/kg能延长引喘潜伏期;1.32g(生药)/ml浓度对组胺所致豚鼠离体气管收缩有一定的松弛作用。
3、祛痰作用。支颗粒浓度为33%和66%时,对青蛙的纤毛运动和小鼠酚红分泌均有促进趋势。
4、抗炎作用。品13.2g(生药)/g灌胃,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抑制作用。
5、其他作用。外试验,急支颗粒mg/ml对腺病毒7型、流感病毒甲I型、甲ш型有抑制作用,50mg/mL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克氏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咳嗽。感风热或痰热壅肺所致发热恶寒,咳嗽痰黄.口渴咽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咳嗽胸闷,痰多黄稠,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有文献报道患者服用急支糖浆出现药疹的过敏反应。
(2)清气化痰丸
酒黄芩、瓜篓仁霜、半夏、胆南星、陈皮、苦杏仁、枳实、茯苓
清肺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黄稠,胸皖满闷。
热痰蕴结于肺
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胆南星、瓜蒌仁清热化痰
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化痰
黄芩清热泻火
枳实行气化痰
半夏、陈皮、茯苓化痰止咳(二陈汤)
姜汁和胃止呕
以上八味,除瓜蒌仁霜外,其余黄芩等七味粉碎成细粉,与瓜蒌仁霜混匀,过筛。另取生姜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本品为灰黄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小儿酌减。
1.本品以苦寒药为主,用于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风寒咳嗽,痰湿阻肺者慎服。
2.孕妇慎用。
3.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燥热之品,忌烟酒。
密封。
咳嗽。多用于痰热阻肺,肺失宣肃所致的咳嗽,痰多粘稠,色黄,胸腹满闷,或气促息粗,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脉滑数;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目前尚未检索到不良反应报道。
(3)二母宁嗽丸
川贝母g知母g石膏g桅子(炒)g黄芩g桑白皮(蜜炙)g
茯苓g瓜蒌子(炒)g陈皮g枳实(麸炒)g甘草(蜜炙)30g五味子(蒸)30g
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用于燥热蕴肺,痰黄而粘不易咳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
(4)橘红丸
橘红、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桔梗、紫苏子、苦杏仁、紫苑、款冬花、瓜篓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
清肺、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出。
咳嗽较久,经月不愈,肥胖、痰湿内盛之体易患;咳嗽痰白兼黄、稠粘不爽,无头痛发热;兼见胸闷气促或呕恶纳呆者;苔白或兼黄腻,脉濡缓或细者
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g粉末加炼蜜~g制成大蜜丸,即得。
本品为棕褐色的蜜丸;气微香,味甜、微苦。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每丸重9g。
1、本品清肺燥湿,化痰止咳,风寒咳嗽者忌用。
2、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以及牛肉、羊肉、鱼等发物。
密闭,防潮。
咳嗽。因燥热犯肺所致咳嗽,痰黄而粘不易咳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舌苔黄,脉滑数;急性支气管炎、咽喉炎见上述证候者。
目前尚未检索到不良反应报道。
3、润肺化痰剂
养阴清肺丸
利肺片
蜜炼川贝枇杷膏
养阴清肺膏(糖浆、口服液)
(1)养阴清肺丸(版药典)
地黄g玄参g麦冬g川贝母80g牡丹皮80g白芍80g薄荷50g甘草40g
养阴清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g粉末加炼蜜70~9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每丸重9g
本品甘寒滋阴,若脾虚便溏,痰多湿盛的咳嗽慎服。
孕妇慎用。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密封。
1、镇咳作用。养阴清肺汤12.4、24.8g/㎏灌服,可减少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次数;养阴清肺糖浆1.68、3.36、6.72g(生药)/㎏灌服,可延长氨水或SO2引起的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
2、祛痰作用。养阴清肺汤12.4、24.8g/㎏灌服,可增加小鼠呼吸道排泌酚红;养阴清肺糖浆1.68、3.36、6.72g(生药)/㎏灌服,可增加小鼠呼吸道排泌酚红;养表清肺糖浆1.16、2.32、4.65g/㎏灌服,可增加大鼠呼吸道分泌痰液量。
3、抗炎作用。养阴清肺汤12.4、24.8g/㎏灌服,均可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
4、增强免疫功能。养阴清肺糖浆1.68、3.36、6.72g(生药)/㎏灌服,能提高环磷酰胺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的能力;养阴清肺糖浆3.36、6.72g(生药)/㎏灌服,可提高氢化可的松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对碳粒的廓清指数。
5、毒理。养阴清肺口服液灌服,一日2次,连续观察7天,小鼠最大给药量为g(生药)/㎏(相当临床用量的倍),未见明显异常。养阴清肺口服液10、2.5g/㎏灌服,连续28天,给药期间及停药2周后大鼠一般行为观察,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重要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1、咳嗽阴虚肺燥所致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舌质红,脉细数;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2、咽痛阴津不足所致咽干咽痛,舌质红,脉细数。
此外,有本品用于治疗慢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恢复期咳嗽等的报道。
目前尚未检索到不良反应报道。
(2)养阴清肺糖浆
地黄、玄参、麦冬、甘草水煮两次,合并水煎液,浓缩至适量,牡丹皮、川贝母、白芍用60%乙醇提取;将上述水煮浓缩液与乙醇提取液合并混匀,静置,吸取上清液备用。沉淀用适量70%乙醇转溶。充分混匀,静置,吸取上清液,沉淀用同法再溶解一次,滤除沉淀,合并两次溶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将上述备用液与浓缩液合并,加入0.3%苯甲酸钠搅匀,加入单糖浆和薄荷脑搅匀,静置,灌装。应出液数ml,即得。
本品为棕褐色的半透明液体;气清凉,味甜、微苦。
口服,一次20ml,一日2次。
每瓶装ml、60ml.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3)养阴清肺口服液
本品为棕红色透明液体;有薄荷及牡丹皮的香气,味甜微苦,有清凉感。
养阴润肺,清肺利咽。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口服,一次10ml,一日2~3次。
每支10ml。
置阴凉处保存。
(4)养阴清肺膏
川贝母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18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收集漉液,回收乙醇;牡丹皮与薄荷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分取挥发性成分另器保存;药渣与其余地黄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合并,浓缩至适量,加炼蜜g,混匀,滤过,滤液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放冷,加入牡丹皮与薄荷的挥发性成分,混匀,即得。
本品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气香,味甜,有清凉感。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2~3次。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2~3次。
密封,置阴凉处。
(5)蜜炼川贝枇杷膏
川贝母枇杷叶桔梗陈皮水半夏北沙参五味子杏仁款冬花薄荷脑
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适用于肺燥之咳嗽,痰多,胸闷,咽喉痛痒,声音沙哑等症。
本品为棕红色的稠厚半流体;气香,味甜、具清凉感。
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每瓶装(l)75ml(2)mI
1.本品清热润肺,外感风寒咳嗽慎用。
2.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助火生痰。
密封,置阴凉处。
1.镇咳作用本品15ml/kg灌胃给药,能延长氨水所致小鼠咳嗽的潜伏期和减少咳嗽的次数。豚鼠灌胃本品10.15ml/kg对电刺激所致咳嗽有抑制作用。
2.平喘作用本品15ml/kg灌胃给药.能延长组胺和乙酰胆碱所致豚鼠喘息的潜伏期和减少发生抽搐的动物只数.还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豚鼠支气管痉挛。
3.祛痰作用本品10ml/kg灌胃.能增加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量.增加大鼠的排痰量。
4.抗炎作用本品10ml/kg灌胃.能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琼脂所致大鼠肉芽组织增生以及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咳嗽。外感燥邪.入里犯肺,肺失宣肃.其气上逆而致咳嗽.痰黄而粘.咯痰不爽.口渴咽干,咽喉疼痛或痒,声音嘶哑.舌苔薄黄.脉数;急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见上述证候者。
目前尚未检索到不良反应报道。
(6)川贝枇杷糖浆(冲剂)
川贝母、桔梗、枇杷叶、薄荷脑。
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用感冒咳嗽及支气管炎。
主要有止咳,化痰,平喘,抑菌,解热作用。
用于咳嗽、哮喘。本方适宜于外感风热袭肺,肺失宣降而致的风热咳嗽。可治疗伤风感冒、支气管炎、肺炎、肋膜炎引起的咳嗽、哮喘,尤其对小儿的咳嗽,有一定的疗效。
内服偶尔致多形红斑样药疹
外感风寒咳嗽者忌用。
糖浆剂:每服10ml,每日3次,冲剂;每包重10g,每服10~20g,每日3次。儿童酌减。
4、理肺止咳剂
蛇胆川贝散
蛇胆川贝液(散、胶囊、软胶囊)
蛇胆川贝枇杷膏
牛黄蛇胆川贝液(散、胶囊、滴丸)
蛇胆陈皮散(胶囊、片)
蛇胆陈皮口服液
枇杷叶膏
祛痰灵口服液
消咳喘颗粒(胶囊、片)
金荞麦片
克咳胶囊
消咳喘糖浆
止咳丸
(1)蛇胆川贝散(05版药典)
蛇胆汁g川贝母g
清肺,止咳,除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
最早记载见于汉朝《明医别录》,有蚺蛇(蟒蛇)胆、蝮蛇胆以及我国特有的蕲蛇的蛇胆。蛇胆性凉,味苦微甘,有行气祛痰,祛风去湿,治疗咳嗽多痰、目赤肿痛、皮肤热毒、口眼生疮、肺热咳嗽、胃热疼痛、肝热目赤、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和痔疮的功效。
以上二味,川贝母粉碎成细粉,与蛇胆汁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即得。
本品为浅黄色至浅棕黄色的粉末;味甘、微苦。
口服,一次0.3~0.6g,一日2~3次。
每瓶装(1)0.3g(2)0.6g
本品清热止咳,风寒咳嗽,痰湿犯肺,久咳不止者慎用。
本品性味苦寒,孕妇慎用。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
密封。
止咳作用。蛇胆川贝液能减少氨水致咳豚鼠咳嗽次数。
祛痰作用。蛇胆川贝液能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
平喘作用。蛇胆川贝液能延长乙酰胆碱和磷酸组胺混合液所致豚鼠哮喘的引喘潜伏期。
其他作用。蛇胆川贝液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延长士的宁引起惊厥及死亡时间。
咳嗽。外感风热犯肺,或风寒郁肺化热所致的咳嗽,气粗,痰稠黄,咯吐不爽,发热,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此外,文献有用蛇胆川贝液治疗痤疮的报道。
文献有服蛇胆川贝液出现全身荨麻疹样药疹、弥漫性红斑型药疹、水肿性紫癜型药疹的过敏反应及急性喉水肿、胸膜皮肤灼痛的报道。
(2)蛇胆川贝液
蛇胆汁20g平贝母75g
以上二味,取平贝母,加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流浸膏;另取蔗糖g、蜂蜜80g制成蛇胆汁、平贝母流浸膏、杏仁水30ml及薄荷脑、防腐剂适量,混匀,加水使成0ml,即得。
本品为棕黄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有凉喉感。
祛风止咳,除痰散结。用于风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咳痰不爽或久咳不止。
口服,一次10ml,一日2次,小儿酌减。
每支10ml
同上。
密封。
(3)蛇胆川贝胶囊
蛇胆汁49g川贝母g
以上二味,川贝母粉碎成细粉,与蛇胆汁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分装于0粒胶囊中,即得。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浅黄色至浅棕色的粉未;味甘、微苦。
清肺,止咳,除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
口服,一次1~2粒,一日2~3次。
同上。
密封。
5、平喘剂
止嗽定喘口服液
消咳喘糖浆
桂龙咳喘宁胶囊
海珠喘息宁胶囊
海珠喘息定片
喘可治注射液
定喘膏
蛤蚧定喘丸
固本咳喘片
咳喘宁合剂(片、口服液)
苓桂咳喘宁胶囊
苏子降气丸
止喘灵口服液(注射液)
复方川贝精胶囊(片)
(1)止嗽定喘口服液(药典版)
麻黄0g苦杏仁0g甘草0g石膏0g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表寒里热,身热口渴,咳嗽痰盛,喘促气逆,胸膈满闷,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症候者。
杏仁:主要有效成苦杏仁苷,含量在3%以上,苦杏仁苷经酶解可产生氢氰酸(HCN),少量氢氰酸具有镇咳作用,可随水蒸汽蒸馏。
杏仁水:杏仁先粉碎成粗粉压去油后浸泡2h再进行水蒸汽蒸馏,收集蒸馏液,用90%乙醇稀释即得。
本品为棕黄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酸、涩。
口服,一次10ml,一日2~3次,儿童酌减。
每支装10ml
外感风寒而未化热者、阴虚久咳者甚服。
孕妇甚用。
眼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品。本品辛凉.不宜长期服用。
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慎用。
密封。
1、咳嗽。外感风寒,内有蕴热肺气不宣以致咳嗽痰盛.身热.口渴;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2、喘证。表寒入里化热.肺有痰热所致喘促气逆.胸隔满闷,有汗或无汗,舌苔白或黄.脉浮数;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尚未检索到不良反应报道。
(2)消咳喘糖浆
满山红
辛、苦,温。
归肺、脾经。
叶:止咳,祛痰。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根:止痢。用于肠炎痢疾。
25~50g,水煎服;6~12g,用40%乙醇浸服。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热。
《中国药典》
止咳,祛痰,平喘。用于寒痰咳喘;慢性支气管炎。
本品为红褐色的液体;气香,味甜、辛、苦。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厚味食物,忌烟酒。
本品为糖浆剂,糖尿病患者慎用。
1.镇咳作用本品灌胃给药,可使氨水致小鼠咳嗽潜伏期延长,咳嗽次数减少;也可使枸橼酸致小鼠咳嗽潜伏期延长,使豚鼠咳嗽次数减少。
2、祛痰作用本品灌胃给药,可增加小鼠支气管对酚红的排泌,增加大鼠的排痰量。
3.平喘作用本品灌胃给药,能扩张小鼠肺支气管,缩短灌流时间,延长组胺所致豚鼠哮喘的潜伏期.
1.咳嗽痰浊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2.喘证痰浊阻肺所致的气喘胸闷.咳嗽痰多;喘息型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此外.消咳喘胶囊还有用于急性支气管炎的报道。
】偶见口干、恶心、呕吐及头晕等,一般1~3天后可自行消失。
(3)消咳喘胶囊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呈棕红色或棕黑色颗粒或粉末;气微,味苦、涩。
止咳,祛痰,平喘。用于寒痰咳喘;慢性支气管炎。
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小儿酌减。
每粒装0.35g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4)消咳喘片
满山红油2.5ml满山红浸膏粉g
以上二味,满山红浸膏粉加适量淀粉,混匀,用8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满山红油加适量的碳酸钙,混匀,与上述颗粒混匀,压制成0片,包糖衣,即得。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黄绿色,气香,味苦。
止咳、祛痰、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感冒咳嗽等。
口服,一次4-5片,一日3次。
密封。
(5)固本咳喘片
党参、白术(麸炒)、茯苓、麦冬、甘草(蜜炙)、五味子(醋制)、补骨脂(盐水炒)
益气固表,健脾补肾。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等。肺心病引起的咳喘。
(6)蛤蚧定喘丸
蛤蚧、瓜篓子、紫苑、麻黄、鳖甲(醋制)、黄芩、甘草、麦冬、黄连、百合、紫苏子、朱砂、苦杏仁、石膏
滋阴清肺,止咳定喘。用于虚痨久嗽,年老哮喘,气短发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不思饮食。
常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
三、中医药治疗的合理应用
合理用药的原则:
正确使用止咳药物
合理选择服药时间
联合使用中西药物
内外结合防治咳嗽
药膳食疗防治咳嗽
1、正确使用止咳药物
(1)急支糖浆
由金荞麦、田季青、麻黄、前胡等药组成。
诸药合用具有消炎、止咳、祛痰、化痰之功效。
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后的咳嗽,夜间阵发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及咯痰不出的其它呼吸系统疾病。
(2)蛇胆川贝液
主要药物有蛇胆汁、川贝母、杏仁等。
功能是镇咳、祛痰。
用于风热咳嗽,痰多难咯,急性支气管炎等。
此药偏寒,若因风寒引起的咳嗽,咯吐白稀痰,夜重日轻者及感冒初起咳嗽不宜服用。
(3)止嗽定喘口服液
由麻黄、苦杏仁、甘草、石膏组成。
具清肺热、平咳喘之功。用于身热口渴,咳嗽痰盛,气喘胸闷等症。
本品辛凉,对于风寒咳嗽及虚喘者禁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5)通宣理肺口服液
由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等药组成。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能。
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咳痰不畅,并伴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等症。
运动员慎用,风热感冒引起及阴虚咳嗽者忌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6)复方甘草合剂
由甘草流浸膏、复方脑配、酒石酸锑钾、甘油组成。
有润肺、止咳、化痰作用。
用于一般咳嗽,但痰液粘稠者慎用。
2、合理选择服药时间
肺脏病证在不同时期及同一天内的不同时辰,其病理变化的轻重死愈都是不同的。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已,起于庚辛。肺病者,下哺慧旧中甚,夜半静。”
其规律是“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3、联合使用中西药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支既必须走出“单纯中药加西药”的误区,
必须防止“生搬硬套、对号入座”,如现代医学检查提示有肺部感染便选择中药清热解毒之品的情况。
(1)协同和增效作用
慢支合并肺部感染使用抗生素时,加用相关中药可以提高杀菌能力。
黄芩、金银花等与青霉素合用,在抑制耐药菌体蛋白质合成上有协同作用,能增强青霉素对耐药菌的抑制作用;
小柴胡汤、清肺汤、竹叶石膏汤等与抗生素联用,适于高龄反复感染者或对抗生素过敏患者,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
蒲公英和甲氧苄氨嘧啶联用,抑菌作用增强,由二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临床用于慢支等效果较佳;
另外一些中药如桔梗、远志、款冬花、甘草、贝母等与氯化胺、咖啡因等合用,有协同镇咳祛痰的作用。
(2)减少毒副反应??
对于喘息型慢支气道持续阻塞,使用气道舒张剂不能缓解者,也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但在慢支的治疗中,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的情况都比较严重,由此而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耐药、二重感染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较常见,特别是老年病人,对治疗药物耐受力较差,更加容易出现毒副反应。
丹参注射液能使肾皮质Na+-K+-ATP酶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减轻庆大霉素对肾的损伤,并可减轻卡那霉素对耳蜗的毒性作用;
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过程中容易出现肾阴虚证候,加服六味地黄丸,可防止柯兴氏综合征的出现。
(3)免疫调节作用
人们普遍认为呼吸道粘膜局部SIgA免疫功能减弱是慢支发病的一个内在条件。
其实,慢支病人从粘膜免疫到外周血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状态均处于低下水平,易于反复发病。有些扶正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与西药如抗生素等合用,既能有效发挥杀菌杀病毒作用,又能有效地增强病人抵抗力。
黄芪、女贞子、清肺汤、竹叶石膏汤、补中益气汤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4)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禁忌
含钙的中药,如石膏、黄连上清丸等,与四环素类药物合用,可形成难以吸收的金属络合物而降低四环素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疗效;
含铁、铜、铝、镁的中药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合用,能产生螯合效应,生成螯合物,妨碍吸收而降低疗效。
四、内外结合治咳嗽
在中医经络学说理论指导下,利用西药或中西医结合制剂,特别是一些免疫调节剂(如核酪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等)、抗过敏剂、激素甚至抗生素、肠线等进行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穴位埋藏,
利用现代各种理疗仪器进行穴位照射、中药离子透入等,既能刺激穴位和经络系统,起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又能充分发挥西药、理疗仪等疗效确切、针对性较强、可重复性较好的优点。
五、药膳食疗治咳喘
(1)病例:张女士,来药店为她久咳的七岁儿子买药。她说她儿子咳了很多天了,痰少咽喉有些干燥。她听人说贝母能止咳。问可不可以。她说害怕里面有保鲜剂,吃了对孩子不好,就没有给他买。
药师诊断:从张女士的讲述,可以判断出她孩子是肺虚久咳。可以用贝母,但贝母分川贝母和浙贝母。功效都是化痰止咳清热散结。川贝母性凉而甘,有润肺的功筋浙贝母苦寒较重,开泻力大,清火散结的作用要强些。
药师建议:10克川贝母,把它磨成粉,每次三克,用来蒸雪梨。
第一步:把雪梨洗净,用小刀把雪梨里的核挖出来。
第二步:把分成等分的川贝母粉,倒入挖去核的雪梨里。然后,放几粒冰糖。
第三步:把雪梨放在锅里大火蒸到雪梨溶化时即可食。
服法是每日两次。
值得注意的是贝母反乌头.服用贝母时不能与含乌头碱的药同时用。
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用贝母
(2)病例:李大娘是张女士在她儿子吃了川贝母咳嗽好了以后带来的。张女士说李大娘平时喘气咳嗽,气逆、痰很多。此外,妇科杂病白带多,她咳起来血压都要升高。每天咳得无法睡觉,她听张女士说贝母吃了好,想买点贝母。
药师诊断:从李大娘的症状,可以判断出李大娘属于哮喘痰咳嗽,从她告诉的白带清稀和她年龄判断应该是肾虚引起的咳嗽。
药师建议:推荐几种补肾止咳药,大娘笑眯眯的要中药饮片。白果有敛肺平喘收涩、止带的功效。
白果炖乌骨鸡。方法是:一、取半块洗净乌骨鸡肉,把它切成小块,用黄酒去腥。二、把乌骨鸡肉放入锅里,加入先前准备好的白莲子10克、北沙参10克、芡实10克和胡椒少许以及白果10克。三、乌骨鸡肉皮烂肉熟即可食。
还建议李大娘在高血压、高血脂的情况下肺虚咳喘可以用银杏叶泡水喝。
注意:白果不能大量食用和生食,否则容易引起中毒。
敛肺、平喘用白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