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重阳节
星期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身为中华儿女,我们对这首唐诗都不陌生,诗里面有一个关于重阳节风俗的典故——插茱萸。每逢重阳节,插茱萸是一些地方的习俗。有不少游子在这天会沉浸在思乡的愁绪中,而“遍插茱萸少一人”正是表达了王维的这种思念兄弟之情。你插过茱萸吗?
知道怎样插茱萸吗?
先来看看茱萸到底为何物~
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1
茱萸有山茱萸、吴茱萸和食茱萸等,虽然“插”这个动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花”,但重阳节时,不论山茱萸、吴茱萸还是食茱萸,都是花期早过,有枝有果。
山茱萸
山茱萸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以去核后的果肉入药。
《本草纲目》记载,山茱萸,叶如梅,有刺。二月开花如杏。木高丈余,叶似榆。
山茱萸之果实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健胃壮阳等功能,中医常用以治疗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尿频、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症。茱萸还是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益明地黄丸、爱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的主药。
吴茱萸
为芸香科植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吴茱萸在《本草纲目》中的描述为:三月开红紫细花。七月、八月结实似椒子,嫩时微黄,至熟则深紫。吴茱萸枝柔而肥,叶长而皱,其实结于梢头,累累成簇而无核。
吴茱萸之所以有“气辣子”、“臭泡子”、“臭辣子树”等别名,是因为它的接近成熟的果实气味浓郁,辛辣而苦,为常用中药。吴茱萸的果实呈五角状扁球形,颇具观赏性。《名医别录》中记载:“吴茱萸生上谷川谷……九月九日采,阴干。陈久者良。”
重阳习俗中,插茱萸是指插戴茱萸的枝叶于头或身上;而佩戴茱萸是指佩戴装有茱萸果的香囊。山茱萸虽花美如杏,但是它枝条有刺,显然不适合簪插。而吴茱萸不但枝条柔美,而且叶子长而柔软,就像柳条一样非常适合编结佩戴。它可爱的果实“结于梢头,累累成簇”,捋一把装入香囊,真是再方便不过了。
食茱萸
为芸香科落叶小乔木,春季开花,秋季采果。因为食茱萸的嫩枝密布锐利的尖刺,树干也长满了瘤状尖刺,连鸟儿都很难在上面栖息,所以有“鸟不踏”之称。《中国植物志》则称其为“椿叶花椒”,因其叶子酷似香椿。
食茱萸的果实是重要的调味品,古来与花椒、生姜并列为“三香”。它在川菜中使用的最广泛,明末清初从南美洲引进了辣椒后,古典川菜中的食茱萸才让位。
1
在此,虽然了解了茱萸的性状和药用价值,但一定切记,若不懂中药,请不要擅自配伍,也不要自行用药,若有需要应找中医才是。
(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辑
云宁
我就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