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只需要治疗?
疾病的预防很重要,这在中医里面表现在“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思想中。很多来找我们调理脾胃疾病的患者,我都会反复叮嘱“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并告知具体的注意事项,但是还是会有一些老胃病痊愈的患者复发再次就诊的,经过询问,发现还是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中医认为人体存有“正气”,正气可以祛除身体的疾病,这个“正气”可以理解为人体的自愈能力,养生其实就是养的这个自愈能力!如果你不去维护和保护这个自愈能力,那疾病就容易产生,疾病产生以后再去治疗就更加困难了。这在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中形象的比喻为口渴才去挖井取水、打仗了才去铸造兵器,不是为时已晚的事情吗?
六味地黄丸当做补肾药物使用!
这一条也是我在坐诊的时候经常遇到的,甚至有一些20几岁年轻人也来开六味地黄丸当做补肾药。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儿科医家钱仲阳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划裁了张仲景的八味地黄丸而成,也就是说六味地黄丸最开始是儿科用药,后来,历代医家通过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发现六味地黄丸在滋肾阴方面效果很好,逐渐用在成人肾阴亏虚证。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六味地黄丸的。因为六味地黄丸里含有丹皮、泽泻这些偏凉性的药物和熟地黄、山萸肉这些滋腻的药物,所有脾肾阳虚体质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很有可能出现腹胀,食欲下降,大便溏泻或者粘腻等不适症状!
孕妇和产后不能喝中药。
孕妇因为是极其特殊的人群,如果出现感冒发热、咳嗽;尿路感染;失眠;妊娠呕吐等症状,很多人因为比较忌讳药物对胎儿有影响而放弃治疗,以至于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其实中医除了红花、桃仁等具有活血化瘀或者毒性较大的药材不能使用外,我们的前辈们还总结出来了黄芩、桑寄生、砂仁等具有安胎保胎治疗疾病的中药,所以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孕妇服用中药还是很安全的。
至于产妇因为成产导致的身体处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状态,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月子病”产生的原因,所以在产后女性身体出现母乳稀少或者不通;多汗乏力、头晕头痛、关节受风疼痛;腰酸腰困等症状,是非常适合中药调理的,同时还不影响哺乳!
女性生理期不能喝中药?
女性的生理期时能不能喝中药呢?也许很多人潜意识里会认为:不能!我给的答案是能喝中药,但是一定要看药方的组成成份。
因为中药的药性大致分寒凉温热,过于寒凉一类的中药月经前一周和经期是绝对不可以使用的,否则会因为寒凝血滞形成顽固性的痛经,月经延迟等问题;而偏于温补而非大热的补气养血方剂还是可以使用的,尤其是对长期贫血、月经延迟、手足冰凉、月经期头痛、免疫力下降等明显气血不足的患者,生理期服用中药往往更加合适!
活血化瘀类药物则要看生理期的具体状况,如果经量大,不容易干净,就不能用了;如果量少,有血块,痛经等,活血化瘀类药物但用无妨。
中医历史悠久,最是讲究“辨证施治”,之所以要强调“辨证”,是因为中医对于治病和进补都是非常严谨的,如果不能科学运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历代医家也强调用药一定要谨慎,绝对不能不分体质乱用成药做补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