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肾虚了,吃六味地黄丸吧。——什么?什么?孩子也会肾虚?——让他吃六味地黄丸?这是老人吃的药吧?其实,六味地黄丸最初就是给因为肾虚而发育迟缓的孩子服用的,包括走路晚、囟门不闭等小儿“五迟”、“五软”。六味地黄丸来源于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物组成,其特点是甘淡性平,补而不滞,可滋阴补肾。说起钱乙,他可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曾治愈皇亲国戚的小儿疾病,声誉卓著,被授予翰林医学士。医院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小儿药证直诀》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钱乙善于化裁古方,创制新方。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载的崔氏八味丸,即八味肾气丸(干地黄、山茱萸、薯蓣、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是给大人用的。因孩童是纯阳之体,钱乙减去肉桂、附子,制成六味地黄丸,用来当作幼科补剂。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至今。曾经的小儿用药,现已成为滋阴补肾的常用药,临床上用于肾阴亏损、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骨蒸潮热。中医讲,肾是“先天之本”,小孩子也不例外。小孩子的生长发育需要肾气的推动,这对肾气的需求就很大,所以,小孩子常常是肾虚的,但这在孩子不是病,是自然状态。而老人也会因为衰老而变得肾虚。不同的是,前者的虚是因为还没充盛,还没长大;后者的虚,是因为已经快消耗殆尽了。孩子出生后,肾气要借助后天的营养逐渐发育强壮,中医形容这是先天之肾精,赖后天脾胃摄取的水谷之精的滋养,不断地补充和化生。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到“女子二七”、“男子二八”,即女孩子14岁,男孩子16岁,肾气才真的充盛了。这个时候女孩子有了月经,男孩子开始遗精,进入青春期。也就是说,只要是青春期前的孩子,一般都容易肾虚,处在“肾常虚”的状态中。虽然这不是病态,但却是中医治病保健时必须顾及的。特别是涉及生长发育的时候,比如家长特别关心的身高问题,经常会用到补肾的手法和药物,所以补肾是给孩子治疗常用的办法。是不是可以给孩子吃六味地黄丸了呢?NO!!!六味地黄丸虽是老幼皆宜的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剂,因体质差异,但也不适合所有人。使用前请咨询中医师,尤其不能当营养药、保健药长期服用。有什么方法可以代替六味地黄丸给孩儿补肾安全又有效呢,当然还是推拿疗法,补肾保健两不误。六岁以内的孩子:补脾,推补肾经,揉二马。成人:擦肾俞,命门,揉气海,关元。每天一次,十次一疗程,可以每月推拿一个疗程。长期坚持,必有收获。当然,最好的推拿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辨证加减穴位,效果更好。???????????简单的穴位调理打造不简单的你。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