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知乎
这系列推文会推送一些历年真题中关于中内疑惑较多的题目以及相应的解析,供同学们参考。这也是一些争议较多的题目,所以答案肯定是众口难调的,选择自己觉得可以接受的答案进行理解就行了,不必纠结,更多毫无争议的真题还在等着我们去复习呢!不要捡了芝麻丢西瓜。
对于这些争议或者较难理解的题目不必货比三家,亦无需想尽办法追求不存在的“标准答案”。毕竟想法多了,自己更难受,所以有个参考答案即可。
每篇推文一般推送3-7题,题量适中,希望有所启发。最重要就是不要纠结,不然影响了复习进度,得不偿失,毕竟每年多少都会有一点点争议题目,无法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控制自己不被干扰。
1.(A70)“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水如膏者为下消”。此论见于:
A.《诸病源候论》
B.《儒门事亲》
C.《景岳全书》
D.《丹溪心法》
E.《医学心悟》
点击查看答案及解析答案:
1.E。
解析:
《医学心悟》是引用证治准绳的,王肯堂《证治准绳》最后一句原文是“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证治准绳·消瘅》:“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故选E《医学心悟》。
2.(A67)患者烦渴多饮较甚,口干舌燥,小便频数,尿量较多,舌苔薄黄,脉洪数无力。治疗宜选:
A.消渴方
B.二阴煎
C.清肺饮
D.二冬汤
E.白虎汤
点击查看答案及解析答案:
2.D。
解析:
本题存在争议。脉象是洪数无力,为气阴两伤,玉泉丸或二冬汤主之。
3.(A72)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黄,脉滑数。治疗宜用:
A.消渴方
B.白虎加人参汤
C.知柏地黄丸
D.玉女煎
E.二冬汤
点击查看答案及解析答案:
3.D。
解析:
本题存在争议。根据题目容易辨为消渴中消胃热炽盛,选玉女煎。白虎汤本身还是治疗阳明气分热证,加了人参治疗热盛导致的气阴两伤题干阳明气分热盛的表现不充分。大便干燥不是大便秘结,亦不能选。
4.(A62)患者口干唇燥,口渴多饮,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时或烦躁,遗精,舌质红,脉沉细数。治疗选用:
A.左归丸
B.玉女煎
C.消渴方
D.白虎加人参汤
E.知柏地黄丸
点击查看答案及解析
答案:
4.E。
解析:
上中下都有口渴,但是只有下消有尿浊。本题热象更明显,且无六味地黄丸可以选,选知柏地黄丸亦可。
5.(X)治疗消渴下消的方剂是:
A.黄芪汤
B.六味地黄丸
C.金匮肾气丸
D.鹿茸丸
点击查看答案及解析答案:
5.BCD。
解析:
中内的选方有的不是我们要求掌握的方剂,可以大致看看其功效就可以了,背下来能选就行,不用像方剂一样细致掌握。
鹿茸丸:鹿茸(去毛,切,炙)23克麦门冬(去心)60克熟地黄黄芪鸡膍胵(麸炒)苁蓉(酒浸)山茱萸破故纸(炒)牛膝(酒浸)五味子各23克茯苓玄参地骨皮各15克人参23克。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肾虚消渴,小便无度,肝血亏虚,四肢抽搐。
黄芪汤:黄芪意在扶正祛邪,托脓解毒,且现代药理证实黄芪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选用大黄是根据中医学肺与大肠相为表里的原理,以通泻的方法来排除体内的邪热、痰浊、瘀血、痈脓。功效:益气托脓,泻火解毒,主治:肺脓疡。方歌:生芪赤芍丹皮桔,大黄瓜蒌鱼腥草。气虚便秘亦可用,补气健脾润肠通。
6.(X)下列选项中,首选六味地黄丸治疗的病证有:
A.肾阴亏虚的喘证
B.肾阴不足的虚劳
C.阴虚火旺的心悸
D.肾阴亏虚的消渴
点击查看答案及解析
答案:
6.BD。
解析:
A选项“肾阴亏虚的喘证”应用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C选项“阴虚火旺的心悸”应用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因为肾阴亏虚证之喘证需要配伍收敛平喘之品五味子(七味都气丸),阴虚火旺之心悸则需要补心阴、清心火、安心神,故排除A、C;六味地黄丸是可以治疗肾阴虚证的,并不是一定要右归丸、右归饮,选B、D。
说明:
1.本课程购买后长期有效,可以反复观看。
2.本课程在CCtalk平台投放,CCtalk支持缓存视频,但不支持下载。
3.下载CCtalk平台的app观看体验感更佳,app支持倍速。
4.本课程不支持退款,请试听后再行购买,感谢支持与配合,谢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