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贴士夏季艾灸提醒错误艾灸烧干

白癜风换肤计 http://pf.39.net/bdfyy/bdfzd/141101/4508354.html
师兄们好,《红楼梦》说女人是水做的。事实上,女人一到中年就特别的缺水。动不动就上火,动不动就烦燥,动不动就口干,动不动就想跟老公发脾气。女人这个水,不是我们喝的水,而是一种阴液,能滋润我们的身体。阴津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我们出的汗、脑髓、骨关节、满脸骨胶原,其实都是阴液,所以阴在人体相当重要,与阳气互相依赖和约束。中医说“人到四十,阴气过半”,体内阴液减少,就会虚火上浮,我们就会变得特别特别容易上火。一、艾灸虽好,用错了也伤阴大家都知道,艾灸是一门很好的技艺,但再好用的东西,使用方向不对,都可能偏离轨道。艾灸最坏的结果就是伤阴。因为艾火属纯阳之火,专门补阳气的。当长期晚上艾灸,或者艾灸量过大,或长期艾灸上半身,导致阳气补过头了,就可能引发伤阴。一、这些伤阴的艾灸坑,你踩了几个?1、灸火大灸火的强弱也会影响艾灸的效果。灸火过大,冲击力强,容易使阳气生发过度。2、灸量大比如每天至少灸2个小时,天天艾灸不休息。艾灸可以养阳补阳,体寒阳虚的人艾灸后往往会觉得舒服。但阴和阳存在相互制约的性质,灸量太大,可能导致体内的阳过于强盛,就会压制阴,造成阴阳不和,乃至阳气化火,灼烧阴液,最后伤阴。3、温度过高艾灸也分补和泄,虽然总体上是补的,但也有泄的层面在。比如艾灸时温度过高,感到发烫,那么艾灸就可能不补反泄,长期如此对阴阳都有影响。有些人艾灸后出水泡,一部分原因也是艾灸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的缘故,需要灸友们自行注意了。艾灸不是烤肉,不是温度越高越好,最好的状态是,灸的部位不热里面热,近处不热远处热。二、如何治疗艾灸伤阴?艾灸伤阴的情况很少发生,最多是上火,但上火有时不是坏事,而是一种排病反应。实际上艾灸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在多数情况下,无论是伤阴还是上火,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解决。1、艾灸滋阴穴位涌泉穴、太冲穴、太溪穴、三阴交,各灸10分钟。2、经常泡脚、搓脚目的就是引火下行,每周泡脚至少3次,每次20分钟左右,用温热水、艾草水、盐水、醋水均可。同时,搓整个脚底板。不过,要切忌大汗。3、吃滋阴食物蜂蜜、梨子、柚子、银耳、木耳、莲子、百合都是滋阴的。早上给自己煮一碗小米山药粥,既滋阴又健脾胃!还要多喝蜂蜜温开水。4、服六味地黄丸如果你本来就是阴虚体质,也对艾灸很感兴趣,那么你可以吃六味地黄丸,快速补阴再艾灸。提示:心肺功能不好的艾友,初期艾灸可能会胸闷气短,可减少艾灸时间,平时多揉肺经、心经。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上火症状因自身体质的不同表现各异,下面分情况介绍处理方法。(1)、嗓子干、咽喉肿痛有这种情况要多灸太溪穴,这类人一般存在肝肾阴虚的症状,且以更年期女性常见。每天吃10g左右枸杞,配合艾灸,当气血充足之后,余火自然得以归位。(2)、胸中烦躁这是正邪相争的表现。艾灸之后,体内阳气增强,正邪相交,如果胸中有郁滞之气,就会出现烦躁、上火的症状。建议艾灸涌泉穴,同时在膻中穴进行刮痧,平时适当增加饮用温白开水。(3)、五心烦热这类人一般是阴虚阳盛之症,阳气本就旺盛,可以选择暂时停灸,选择一些滋阴的中成药、比如早晚吃一丸六味地黄丸,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蔬菜、水果,培补阴血,然后再选择艾灸下焦滋阴补血的穴位,比如太溪穴,涌泉穴,艾灸时间不要太长。(4)、眼睛干涩,眼屎多一般以肝阴虚为多见,肝开窍于目。所以平时要注重情绪的调理,艾灸太冲、太溪穴引火下行,同时用刮痧板刮痧肝俞、胆俞。(5)、口干舌燥、口腔溃疡艾灸之后,阴阳相互抗争,阴液消耗的比较大,所以容易口干,在艾灸之前后都要饮用适量白开水。同时也可以艾灸太溪、涌泉穴引火下行。(6)、耳内疼痛凡脏腑有病邪,所开窍之处,都会出现好转反应。肾开窍于耳,灸后耳内疼痛,说明肾虚或者上焦经络不通,可以吃一点枸杞、黑色入肾的食物,同时在大椎穴进行刮痧,艾灸肾俞、太溪穴培补元阳。(7)、腹胀这属于中焦上火的症状,一般来说多因为中焦不通导致,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中焦肝胆俞、脾胃俞进行刮痧。三、这样艾灸,避免伤阴1、避免晚上艾灸晚上艾灸偶尔几次无所谓,但是长期这样就伤阴了,最迟要在23点前完成艾灸,因为23点-1点是子时,是自然界和人体阴气最盛,也是人体经气”合阴“的时候,这时睡觉最利于”养阴“。而艾灸生发阳气,此时还灸影响睡眠、养阴。2、注意灸量儿童、体弱者、功能减退之疾患者灸量一定要小,慢慢增加艾灸时间。腰背、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阳气欲脱,可大灸;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需小。3、注意艾灸间隔如果是治疗急性病或者突发病可以天天灸,如果是调理体质或治疗慢性病,那就不需要天天灸了,隔天灸1次或者灸2天停1天。4、选择陈艾尤其是儿童艾灸、面部艾灸、直接灸,一定要极好的艾绒。5、注意艾灸顺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要想获得圆满的健康,除了外在身体上的勤加锻炼,还需要修身养性,寻找内心的平衡点。坚持定课和闻思,让内心充满善法,自然心神安宁。(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精选:

健康小贴士

简单梳头法,让你缓解压抑情绪,活血行气

健康小贴士

拍小腿祛寒的方法:还可护肝、强脾、补肾

健康小贴士

超简单的举手疗法:治疗肩颈病,还能畅通十二经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design.com/lwdhwsy/731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