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
自从儿子出去上学之后,我的日子似乎过得浑浑噩噩,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立冬的日子。年11月7日,洋县作协党支部按计划去洋县华阳开展主题党日+采风活动,洋县双亚粮油公司党支部计划去华阳开展扶贫活动。既然志同道合,遂合二为一。我与作协的李雪如、王汉锋、任俊峰等五位文友和洋县双亚粮油公司党支部的周亚刚、闫芳等六位朋友一同踏上了这“探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活动之旅。
我们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作协的副主席王汉锋和书记任俊峰真是细心的人,约两周以前,他们就来华阳勘察了线路,据他们说那时坪堵的红叶正艳。
洋县至华阳的新路早已贯通,沿着宽阔的公路,汽车在飞驰,刚下夜班的我在车里打着瞌睡,不知不觉已至华阳。山里的早晨,寒气透过裤子直逼双腿,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首先去参观了石塔寺战役遗址。年3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红25军曾经在此伏击了由郧西尾追而来的国民党陕军警备第2旅,击溃了陕军5个多营,毙伤敌人余人,俘其团长以下余人,缴获长短枪余支。取得了石塔寺大捷。此战之后,红25军乘胜出击,相继建立了华阳、石塔寺、商家坝、吊坝河、瓦子沟、红石窑、小华阳等7个乡的革命政权,并成立了华阳革命委员会,创建了华阳革命根据地,为开展太白山以南、汉中以北山区的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后我们来到了华阳烈士纪念碑拜祭先烈。通往纪念碑的路依山势而建,极为陡峭,象征着革命之路的艰辛。此路共有级台阶,是为了纪念洋县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牺牲的二百二十八名烈士。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纪念碑第二层镌刻的烈士名单中有卢猪娃、王旦旦这样农村中很常见的名字。我不由感慨是国民党当年的苛政弄得民不聊生,穷苦人民参加红军来推翻这反动政权也是必然选择。纪念碑下的花篮里的菊花还是新鲜的,显然不久前还有人来拜祭过。英雄!人民没有淡忘。庄重地向纪念碑三鞠躬,告慰英灵我们将不忘遗志!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红二十五军政治部旧址和红二十五军司令部遗址。看着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橱窗里陈列的当年华阳游击队用过的马刀、三股叉、梭镖等简陋武器,我不由对革命先烈们的顽强革命精神敬佩不已。院墙上刻有入党誓词的牌子像红旗一样鲜艳,党员同志们在这里重温了入党誓词。
参观完了红色教育基地,我们一行便去坪堵村看红叶。越往山里走,景色越发奇异。太阳早已升上天空,残月居然还没落下,出现了日月同辉的奇观。来的迟了,红叶已将落尽,只留下一片片灰蒙蒙的山林,偶尔一丛或黄或红的树闪现出来,就像灰画布上滴落的彩色颜料那样夺目。我们想多拍些照片,于是在离坪堵村还有七公里的地方下车,开始步行。
小溪河在路旁轻轻地流淌着,河水极为清冽。时不时就能看见一片山茱萸林。山茱萸早已成熟,有的晶莹剔透,闪着红宝石一般的光泽,有的红中带黑,已经开始溃烂了。山茱萸形状有点像枸杞子,却比枸杞子更加饱满硕大。我问文友为啥没人采摘,文友告诉我今年的山茱萸卖不上价,采摘的人工费太贵,请人摘反倒划不来,于是果农弃之不顾。我摘了一颗山茱萸放在嘴里咀嚼了下,其味酸中带苦,苦中带涩,怪不得鸟儿们对它不屑一顾。但是山茱萸却是一味具有补益肝肾等功效的良药,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药。这么好的药材却白白在枝头腐烂、凋落,真是令人非常惋惜。
秦岭就像神话故事中的宝山,路边野果极多。野猕猴桃的藤蔓在树上胡乱地攀爬着,还能看见上面挂着一些毛茸茸的果子。王哥发现了一树野香蕉,摇下了几个,还特意分给了我一个。野香蕉有大号的扁豆那么大,形似香蕉,通体紫色,剥开后里面有豌豆大小黑籽数粒,果肉少,味道纯甜。陈全成发现了一片野芝麻,我们都学着他的样子,折下一枝,往手掌上一磕,芝麻粒便落在手掌上,倒进嘴里一嚼,还挺香。野刺莓也成熟了,黄亮黄亮的,我跟贪吃孩子一样,摘了直接放入口中,酸甜可口!
再往前走,路上更加空旷,路边连人家都看不见。陈全成在前面吼着秦腔,高亢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回过头只能看见自己的影子,那草木看上去越发阴森。
继续往前走,只见路右边河对岸的悬崖上有一石窟。那石窟距离地面约有15米,大小约有半米见方。同行的许晓静和任老师告诉我这是当地一处有名的景观,名叫拓(ta)儿石。据说阴历大年初一的时候,想要求子的青年男女会来到这里,用石头往洞里扔,能扔进去,会生男孩,扔不进去会生女孩,极为灵验。我们同行的五六个人都试着用石头往洞里扔,试了数次,没有人成功。最接近的就是我,扔出的石头打着了石窟下沿的野菊花。但是我生的是男孩呀!估计那时年轻的我是能把石头扔进拓(ta)儿石里吧。
迟迟不见我们抵达,周老师和双亚粮油公司的周总开了车返回来接我们。坐上车往前走,突然坐在车右窗边的李姐发出惊呼。只见路边有几位游客在不停地拍照。我们也都下了车看个究竟。只见半山腰处,一颗巨大的榆树,无数的叶片像一面面小旗在闪着金光,没有风,金色的叶片在空中缓缓地坠落,美得惊心动魄!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壮哉!那一片片静静坠落的树叶,就如同那一点点悄悄消逝的青葱岁月。陪所爱的人来坪堵看落叶,想想是多么浪漫的事啊!
终于到了坪堵村,走过一道石桥,前面三四十米处便是贫困户周世义的家,正宗的小桥流水人家。周世义的家背后就是坡,房子周围也种了一大片山茱萸。远处长着几颗柿子树,树冠下边的柿子已经被摘光了,树顶上还留着一二十颗火红的柿子,许晓静说那是主人专门留给鸟儿的。收割留一片,日后好见面。看来山里人家深谙与动物和谐相处之道。
周总代表双亚粮油公司向周世义赠送了粮油等慰问品。周世义留我们吃饭,当时已经是下午两点了,大家早都饿了,那熬肉和白米饭吃起来格外香甜。周世义还养着几十箱土蜂,我和周老师看那罐子里的土蜂蜜近琥珀色,舀起时能带出长丝,真是上等好蜜,便买了一些。临走时,我给周世义说买两斤山茱萸,周世义让我自己随便抓,我抓了两三斤,他却死活不收钱,多么淳朴的人呀!
下午三点的时候,我们在坪堵村委会召开了一个简短的总结会,作协李主席和双亚公司周总主持了会议,作协书记任俊峰、副主席王汉锋、双亚公司支部书记闫芳相继发言,大家都表态要为群众脱贫致富继续献策出力,起模范作用。我们要走了,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的村支书闫顺礼赶来与我们一一握手,然后站在路旁与我们挥手作别。
汽车沿着蜿蜒的山道轻快地奔驰着,一道阳光从山顶照了过来,把那些树冠照得几乎透明。我们的车渐行渐远,夕阳依旧忠实地在天边照耀着,那么红,那么温暖。
作者简介:
张玮,出生于安康地区汉阴县,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现工作于洋县厂。系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会员,洋县作协会员。
本期审核:故园之雪
本期编辑:李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