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家里的春联都是自编自写,裁新纸,提新笔,泼新墨,老爸写春联,欢欢喜喜过大年。今年响应国家号召,不回老家了,留京过年,最近看了本对联新编,特此整理!
历年春联:
年:
上联:日落西山还想见
下联:水流东海不回头
横批:慎终追远(悼母亲)
年:
上联: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居家其乐融融
下联:思念双亲含辛茹苦我独哀意绵绵
横批:永远怀念(悼双亲)
年
上联:辞旧岁迎新春,心想事成。
下联:种棉花栽辣子,五谷丰登。
横批:风调雨顺
年
上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下联: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横批:政通人和
年
上联: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下联:种田读书务工拼搏
横批:耕读传家
上联: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众志成城同圆中国梦
下联: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春天故事再把产量增
横批:马到成功
年
上联:中国红红遍大江南北
下联:神州绿绿漫万里河山
横批:江山如画
年
上联:勤俭一生添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勤俭持家
年
上联:不忘初心,忠诚担当
下联:牢记使命,奋发图强
横批:平安和谐(村部)
年
上联:学习十九大精神读好书
下联:开启新时代征程种好地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学习十九大精神,同圆中华复兴梦
下联:开启新时代征程,描绘青南新蓝图(村部)
年
上联:践行科学发展观理念
下联: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村部)
年
上联:同心共筑中国梦
下联:携手奋进新时代(村部)
上联:生财聚财守财护财财源茂盛
下联:为民爱民察民亲民民心向党
横批:为国为民
门心:同圆中国梦,奋进新时代。(镇财政所)
子:
上联:诗书在心宅门厚
下联:勤劳持家殷富安
横批:耕读传家
01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年)。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
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又:三阳回始,四序来祥。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立春日: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
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
宝鸡能僻(辟)恶,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
又:三阳始布,四猛(孟)初开。
《声调谱》作者赵执信明确指出:“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句),始于六朝,元(原)非近体。”王夫之说,对联源于律诗的说法,好比“断头刖足,残人生理”——《清诗话》
对联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出现应该在周朝以前,造纸术和书法的发展,使对联成为独立文体。
02历史探源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
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
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荀子·礼论》)
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
《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措。”
《易传》中,分别以各种具体事物象征阴阳二爻。阴代表坤、地、女、妇、子、臣、腹、下、北、风、水、泽、花、黑白、柔顺等;与此相对应,阳则代表乾、天、男、夫、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黄、刚健等。
03春联
春联的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
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的对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统一点要求,固定的格式。
从格式上看,它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道特点相应地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
另外,对联主实际运用中,上、下联文字不管多长,一般都没有标点,这也是格式上的一种特殊讲究。但也有例外。
示例
一字联
墨(对)泉
这是最经典的一字联。
‘墨’字上部为‘黑’字;而‘泉’字上半部分为‘白’字。各属于颜色的一种,且词义相反。
两个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和‘水’又都属于五行之一。
此联还有另一种对法:
墨(对)柏
同“黑”、"白"相对,且“土”、“木”都为五行。
二字联
春花(对)秋月
汉赋(对)楚辞
书山(对)学海
红玉(对)丹瑶
三字联
水底月(对)镜中花
孙行者(对)祖冲之(也可对“胡适之”)
水帘洞(对)花果山
飞鸟尽(对)良弓藏
独角兽(对)比目鱼(比翼鸟)
四字联
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
山清水秀(对)人杰地灵
东南西北(对)春夏秋冬
春回大地(对)福满人间
棣华罨映(对)荪馤绵延(上联复词“罨映”双声,下联复词“绵延”叠韵,故此联又为双声叠韵对)
五字联
对联“东户田民乐;南山席客多。”
对联“东户田民乐;南山席客多。”
山色攒文气(对)湖光澄读心。
翱翔一万里(对)来去几千年。
东户田民乐(对)南山席客多。
半浸中华岸(对)旁通异域船。
苞蔵成别岛(对)沿浊致清涟。
六字联
云无心以出岫(对)鸟倦飞而知还。
岂能尽如人意(对)但求无愧我心。
竹雨松风琴韵(对)茶烟梧月书声。
行止无愧天地(对)褒贬自有春秋。
七字联
德张民智开明范(对)学领女权炳耀风。
既闻山石无假色(对)亦知草木有真香。
卜邻喜近清凉宅(对)与客同参文字禅。
万里秋风吹锦水(对)九重春色醉仙桃。
千秋笔墨惊天地(对)万里云山入画图。
松叶竹叶叶叶翠(对)秋声雁声声声寒。
点灯登阁各攻书(对)移椅倚桐同玩月。
福无双至今朝至(对)祸不单行昨夜行。
八字联
山水有灵亦惊知己(对)性情所得未能忘言。
门有古松庭无乱石(对)秋宜明月春则和风。
金铣玉徽仙藻灵艳(对)麟宗骥旅丽木离披。
丝竹同清当天合曲(对)山水齐朗映日生文。
九字联
麓秀川明,歌飞杨柳岸(对)物开民振,派重凤凰山。
放鹤留云,思幽人显客(对)旌门勒石,念仁士义官。
祖邦今崛起,正需作气(对)人世敢担当,不问出身。
十字联
厚德才,孚和协,时成尔事(对)修文乐,讲礼仪,更造吾民。
多字联
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脉(mò)墨(对)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对)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04常用对联
经典对联:
1、上联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下联吞得尽胸中云梦,方许对古人言诗
2、上联春暮偶登楼,上下鱼龙,应惜满湖绿水
下联酒醉休说梦,关山戎马,未如一枕黄梁
茶联
上联一器成名只为茗
下联悦来客满是茶香
元宵对联
1、上联不夜灯光,便是玲珑世界
下联通宵月色,无非圆满乾坤
2、上联时际上元,玉烛长调千户乐;
下联月当五夜,花灯遍照万家春
3、上联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
下联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
4、上联一曲笙歌春似海;
下联千门灯火夜如年
5、上联一帘春色门垂柳;
下联万斛珠光地涌莲
春节对联:
1、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
2、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3、盛世和谐添锦绣,伟业腾飞更辉煌
4、鸿运当头迎百福,吉星高照纳千祥
5、发财地八方进宝,开福门四季平安
6、吉祥平安天赐福,荣华富贵地生财
端午节对联:
1、上联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
下联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2、上联艾可驱邪,处处庆天中令节
下联粽能益智,家家逢地腊祥光
3、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祝寿对联:
1、上联海屋添筹古来稀者今来盛
下联华筵庆衍福有五兮祝有三
2、上联精神矍铄似东海云鹤
下联身份老健如南山劲松
3、上联爱日伫期颐兰阶早酿十年酒
下联慈云周海岳莱彩犹载一昙花
05分类
按用途
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3.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4.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5.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6.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8.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9.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按字数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按内容
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
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
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
另外,还可分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
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
6.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或向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
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从对联的运用情况来看,题赠联不失为一大种类。根据题赠对象的不同,题赠联一般可分为题长辈联、题同辈联、题晚辈联等若干子类。
7.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8.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这种学术性质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几大类的某种专业性质。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
9.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
06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1、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2、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4、形式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
07联律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1、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
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
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所以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
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2、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
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
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
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草木(草木桃李等)、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
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3、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4、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5、平仄相谐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6、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7、禁忌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一副对联,必须上下比的词语异义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联时,有人误认“词类相对”,以为上下联意思相同才是对仗工稳,其实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
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字数总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复一件事,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
比如:
五湖传喜讯;
四海送佳音。
“五湖”与“四海”同指广阔的地域,“传”与“送”意思相似,“喜讯”与“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的对联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么好,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就没意义了。
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请看:
百鸟鸣春歌盛世;
一龙降世兆丰年。
两个世字不在同一个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
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例如:
奥运精神传友谊;
圣火辉煌映和谐。
此联中用“辉煌”对“精神”属于词性失对,即形容词对名词。
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给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
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
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比如:
九州迎圣火;
百载圆一梦。
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这就违背了上仄下平的规律,读起来很别扭,是因为乱脚,就不符合联律了。
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都是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可取。
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对联所忌讳的。
比如:
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朵朵迎新春。
“迎新春”三字都是平声,这就犯了三平尾。你不觉得读起来很别扭吗?这也就是对联为什么要求联律,没律的句子就不能给人美感,没有昂扬顿错的节奏,就不能算对联了。
我们知道,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联写得气势软弱(轻),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之一。
比如:
听铁马声声关山入梦;
看银钩笔笔书画萦心。
此联立意,可以用“银钩笔笔”对“铁马声声”,“书画萦心”对“关山入梦”气势上就大大减弱,明显的气势不足,有损整副对联的美感。
如果上联的气势很低,用下联来补倒是可行的。
比如:
南邦庙死个和尚;
西竺国多一如来。
上联就没一点气势,如果下联不能补上,就很尴尬。
对联用典会增加对联的可观性,使对联显得更高雅。但是若用癖典,使人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就不好了,你不能每人都去解释一遍吧?特别是对初学者,一定要弄清所用典故的来龙去脉,不然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对于对联爱好者来说,只要认真避免以上九忌,就不愁对不出好的对联!
08联眼
“联眼”指在联句中对意境起决定性作用的字词。联眼在联句中可能是一个单独的字,也可能是一个词组,或复合词组。
茶联的集大成者《百茶联》原创作者在天首创“联眼”单词,并在“在天联评”中首次采用。
趣对
李白戏权臣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
两猿伐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一马隐身泥里,看畜生如何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三步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吕蒙正不平则鸣
北宋丞相吕蒙正,河南洛阳人。相传在他年轻时,穷困潦倒,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春节到了,家里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怪联贴出后,穷朋友们一个个都来观看。他们先是莫名其妙,待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快。原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
苏轼和佛印的谑联
苏轼一天遇见佛印,正巧河边的狗在啃骨头,便出了上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听见便不爽,把带有苏轼诗的扇子丢在河中,又出了下联:
水流东坡诗(尸)
09经典对联
横批:
百福呈祥、纳福呈祥、迎祥接福、满门福祥、五福呈祥、新春呈祥、祥福大地、福祥安康、福地呈祥、福祥和气、喜庆祥福、门臻百福、户纳千祥、祥云东来、纳福迎祥、万福呈祥。
上联:福气临门招百福
下联:祥光入户纳万祥
上联:春夏秋冬季季呈祥
下联:四面八方处处得福
上联:一帆风顺全家福
下联:财源有路富千家
上联:春至百花福满地
下联:时来万事祥临门
上联:东成西就全家福
下联:南通北达多呈祥
上联:辞旧岁家业兴旺
下联:迎新年百福呈祥
上联:福临新宅地
下联:祥云浮紫阁
上联:门迎春夏秋冬福;
下联:户纳东西南北祥
上联:三祥日照平安宅;
下联:五福星临吉庆门。
上联:福祥福寿福气满堂,
下联:喜运喜事喜气洋洋,
上联:祥随春到祥天下
下联:福同岁至满人间
上联:爆竹声声福来到
下联:祥和处处岁时新
上联:喜临玉宇新春艳
下联:福到门庭祥气盈
祥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财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四季财源顺意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花发锦城春莺啼杨柳风横批:莺迁金谷晓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横批:雪映丰收果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横批:春暖风和日丽
莺歌绿柳楼前第丰物阜民欢
横批:春到碧桃树上
春草满庭吐秀百花遍地飘香
横批:冬去山明水秀
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财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四季财源顺意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横批:莺歌燕舞
10古代对联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hǎo)读书却不爱好(hào)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闲人免进贤人进。
原对:盗者休来道者来。
新联:捞者莫来劳者来。
此联为担山和尚所作。
上联:理想莫享醴。
下联:前途弗图钱。
上联:此木是柴山山出。
下联:因火成烟夕夕多。
此联展现一幅恬静的田园生活气息,同时将汉字艺术的博大精深演绎到极致,可谓绝妙。
上联:庙小无僧风扫地。
下联:天高有佛月点灯。
此联为一寺庙楹联,细细品味实乃千古佳作。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暑鼠凉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原对: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古对:渴鹤汲漈,令奴响枪击渴鹤。
此联又作‘暑鼠量梁’。
上联:暑鼠凉梁,笔璧描猫暑鼠惊竟沿檐,撞桩斯死,老猫食尸。
原对:饥鸡盗稻,同童拾石饥鸡逸亦飞扉,碰棚彼毙,矢石落箩。
上联:鸡饥争豆斗。
下联:鼠暑上梁凉。
上联: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下联: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此联也是一奇联。上联分两部分:士农工商;宫商角徴羽。前为四业,后为五音,而有一个字重复,一个字谐音。原对寒热温凉为四觉,温良恭俭让为君子的五种德行。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下联:做边幅,捉蝙蝠,蝙蝠撞边幅,贬负蝙蝠。(现有神人对出下联:听物理,如雾里,雾里看物理,勿理物理。)
原对:古对: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今联:过南平,买蓝瓶,蓝瓶得南平,难得蓝瓶。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此联谐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削发又犯法。
下联:出家却带枷。
此联为嘲一和尚犯法所作。
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联:画庙庙画妙化庙。
下联:名园园名圆明园。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
此联为王洪所对,为绝代佳句。
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子莫颜回。
此联相传为钟耘舫之岳父下雨时挽留女婿的话,看似平常,实则用心良苦,绝妙异常。因为它巧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全联皆是古代人名。
为:夏大禹:王名;孔仲尼:孔子字仲尼;姬旦:武王之弟,西伯候姬昌的第四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周公;杜甫、刘禹锡:诗人;子莫颜回:孔子学生。
下联:伤足跟,俱侵身,无医、没药、安期生,君须时珍。
商祖庚:王名;姬寝生:郑庄公名;吴懿:蜀将;梅爻:封神榜里人物;安期生:仙人;君锡:方逢辰,政治家;时珍:李时珍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
下联:旱高地田禾必干。
此联谐音夏大禹;墨子诸子(麦、墨古同音);管仲:人物;汉高帝:高祖刘邦;田何:《易》学大师;比干:纣的大臣。
上联:思南女子铜仁去。
下联:上蔡厨师会理来。
此联为吴进三所对。其友出此上联指一位思南地方的女子到铜仁那里去,谐音:思男女子同人去;进三指着上菜的厨师而对,原来此厨师祖籍上蔡,后住会理,经常在两地来往,谐音:上菜厨师烩鲤来。
上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京师禁试进士,进士襟湿,巾拭。
下联:是时肆市始失史诗,仕识世失时势,实似石狮,誓蚀。
上联:狗啃河上骨。
下联:水漂东坡诗。
此联为一日东坡和佛印乘船游玩,看见一条狗在啃河岸上的骨头,东坡出此上联,谐音:狗啃和尚骨。佛印立刻把东坡写的诗丢进水里,对此下联,谐音:水漂东坡尸。
上联:佛印水边寻蚌吃。
下联:东坡河上带家来。
此联为一日东坡带家眷出去游玩,遇到佛印在水边挖蚌吃,于是出此上联。谐音:佛印水边寻‘棒’吃。佛印一听,以东坡带家眷而来而对,谐音:东坡河上带‘枷’来。
上联:扬子江头渡杨子。
下联:焦山洞里住椒山。
此联为杨继盛(字椒山)题镇江焦山联。
上联:空中一朵白莲花,风捧奉佛。
下联:峡里几枝黄栗树,月远怨猿。
上联:玉澜堂,玉兰蕾茂方逾栏,欲拦余览。
下联:清宴舫,清艳荷香引轻燕,情湮晴烟。
此联反复快读,即成绕口。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为当年光绪帝寝宫。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为园中著名水上建筑。
风景对联:
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
福州西湖开化寺桑柘几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边城福州乌山琵琶亭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上联:洞内依然旧景
下联:窗外已是新春
横批:苦尽甘来
11趣味对联
谐趣联用途广泛。它或褒扬、或鞭挞;或讽刺、或赞美;或鼓励、或自勉……现撷取一二:
1.清末政治腐败,卖官鬻爵成风。某城中一中药商人花巨款买了个四品官,穿上了青天褂,时人不齿,作无情对讽之曰:“四品青天褂,六味地黄丸。”
2.近人何颜生,清末任甘肃布政使时,有留学归来一唐姓翰林在给他的信函中误将“秋辇”写成“秋辈”,又将“追究”的“究”错为“宄”。
何即以一联嘲讽:“辇辈同车,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异穴,九九难将八八除。”
3.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这里有则故事。一位富秀才与一个穷秀才是朋友,一天富秀才晚上到院中散步,外面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于是随口吟出上联,但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了。
此时,穷秀才前来敲门,说道:“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富秀才一听,忙说“这个好说,你先把我的上联对出来。”
说完,穷秀才说“小弟进门时不是对出来了吗?”富秀才一想,果然是这样,于是乐得哈哈大笑!
4.拆字联: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清朝有个小学童叫史致俨[yǎn],他九岁那年去县里参加考试?考官叫他试试对对子,出的上联是:
闲看门中月;
“闲”,是“闲”的繁体字。是说,坐在院里,悠闲地从院门里看着那亮晶晶的月亮。这还是个拆字联,“闲”字可以拆成“门”[门]和“月”,“月”正好在“门”里。上联从意思到文字技巧,都挺不错。
史致俨稍微一琢磨,马上对了一句:思耕心上田
据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卷七《巧对补录》。
5.拆字联: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6.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格)亮。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7.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鸣,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8.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此联是闻名的方位联。上联是清朝皇帝乾隆所作,下联是纪晓岚即兴所对。
9.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扔;
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10.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12艺术格调
对联的十大艺术格调,从体裁的角度来看,对联的格调大致可分为以下10种:
1.律诗格调:最初,对联多以五、七言为多,它是对联格调的主流,这种诗歌式的对联,仍占大多数。如苏小妹联: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2.词格调:到了宋朝,宋词逐渐兴盛,同时也丰富了对联艺术。如徐达的故居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小院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3.民歌格调:有的对联很像民歌,语言通俗朴素,形式生动活泼,很有民歌情调。解缙联: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4.散文格调:以文人联,有人说自曾国藩始,如清末文人俞樾的自挽联: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苦苦著二百五十卷书,流传人间,是亦足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荡荡历半生三十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5.戏文格调:有的联从表情断句、叠词上看,很有戏文的味道,例如: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再如:莺莺燕燕,翠翠绿绿,处处融融洽洽;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6.曲格调:曲的格调表现在语言质朴自然,新鲜泼辣,形象生动、诙谐。此类对联具有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风格。例如,棺材铺联:这买卖稀奇,人人怕照顾我,要照顾我;那东西古怪,个个见不得它,离不得它。
7.成语格调:有的对联为成语嵌成。如林则徐撰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8.绕口格调:有的联很像绕口令。如:屋北鹿独宿,溪西鸡齐啼。再如:烟沿檐,湮燕眼。
9.谜面格调:有的像一则谜面。如: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上联喻油灯,下联喻秤。
10.骈文格调:用骈体写成的文章称为骈文,骈文讲究词句整齐、对偶、声韵和谐,辞藻华美。汉、南北朝后,骈文风行,它后来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
如李联芬写的武汉黄鹤楼联: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鹄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山残水,极目今古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一乃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斜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仅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