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店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自述口腔“上火”的顾客来买药,总想来买点抗菌药消消火,以为可以药到病除,其实,口腔溃疡并非细菌感染所致,用抗菌药根本就没有作用,属于抗菌药滥用。
这些顾客口中常说的口腔“上火”其实就是口腔溃疡,指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性损害,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有典型的“黄、红、凹、痛”症状,即黄白色的小点(渗出物)、周围红色充血、中间凹陷似火山口(重型)、疼痛,一般于7至10天自行愈合。
口腔溃疡在治疗时应该标、本兼治,有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之分,西药治疗重在免疫调节;祖国医学认为口腔溃疡不仅仅是口腔局部疾病,正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其发生也是心、脾、肺、胃、肝、肾等内脏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辩证合理选用中成药治疗也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辩证分型选药如下:
1心脾积热型
表现:可见口疮三五不等,灼热疼痛,表面多黄白分泌物,周围鲜红微肿,心烦失眠,口渴口臭,大便干少,小便黄短,舌红苔黄,脉滑数。
选药:
1.内服:黄连上清片(丸)、导赤丸。
2.外用:珠黄散、锡类散、冰硼散,含服。
2肺胃邪热型
表现:可见口疮起病较急,数量较多,大小不等,表面多黄白色分泌物,疮周红肿或有水泡。常伴有发热、头痛、咽喉痹痛、咳嗽、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洪数。
选药:
1.内服:牛黄清胃丸、牛黄解毒片(丸)。
2.外用:上清丸、六神丸、锡类散、冰硼散,噙口中,徐徐化下。
3阴虚火旺型
表现:可见口疮反复发作,灼热疼痛,疮周红肿,口燥咽干,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选药:
1.内服: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2.外用:溃疡促愈丸,噙服。
4阳虚浮火型
表现:可见口疮淡而不红,大而深,表面灰白,日久不愈,服凉药则加重,腹胀纳少,便溏,头晕乏力,或腰膝酸软,面青肢凉,口淡无味,舌质淡苔白,脉沉弱或浮大无力。
选药:
1.内服: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2.外用:肉桂泡水含漱;吴茱萸加醋炒热敷足心;或附子研末热敷足心。以达到温通气血、敛火生肌之目的。
一般来说,黄连上清片(丸)清热疏风、解毒,导赤丸善清心经之热,对于心脾积热所致者,可选用此两药。牛黄清胃丸清热泻火解毒,对于心胃火盛所致者较为适宜。三黄片、牛黄解毒片(丸)都具有清热解毒通便作用,对于肺胃热盛者较好。有时心脾积热型口疮和肺胃热盛型口疮可合并出现,不易明确区分,故上述方药可酌情互相选用或2种联用。此外,这两型若配合冰硼散、珠黄散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的外用药效果会更好。
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之阴、知柏地黄丸滋阴清热,对于阴虚火旺型较适宜。附子理中丸温阳健脾,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温肾壮阳,对于阳虚浮火者,可根据偏于脾阳虚或肾阳虚而分别选用;但临床须注意本型不能用寒凉的药物,尤其是外用中成药多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品,性偏寒凉,应尽量避免使用。
以上药品使用仅供参考,具体病情用药请咨询药师或医生。免责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仅作公益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粉丝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