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河南日报在一版头题位置点赞南阳:“仲景故里”奏响中医药最强音。
说到南阳的中医药,我自然而然想到了内乡,尤其是内乡马山口。因为南阳的中医药历史文化,有内乡的浓墨重彩。
马山口是中州名镇,古有“中原旱码头”之称,明清时期颇负盛名。说它是旱码头,当然与它的经贸繁荣有关,而经贸繁荣,一与这里的铁锅工业繁荣有关,二与这里的中医药繁荣有关。
铁锅生产几起几落,上个世纪80年代东山再起,声誉日隆。由于各类锅产品伴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层出不穷,尽管铁锅对人身体好处多多,但铁锅生产每况愈下,到后来,不得不被兼并到内乡县化工厂(现在的九联神威),将这一传统的铁锅铸造技术保存下来。
马山口的中草药历史文化悠久,声名远播。这里曾和安徽亳州一样,是全国四大中草药集散地。同时,内乡还是中国药用菊花的发源地。这一切,可能与内乡是南北气候过渡带有关。因为气候适宜,南北方的中草药都会在这里生长。
内乡七山一水二分田。大面积的山坡上,盛产不少名贵的野生的中草药,早些年有官方统计,共有超余种中草药散布在内乡。过去交通不方便,中草药一下山,自然而然也就集中在旱码头马山口镇的集市上。
内乡盛产野生山茱萸,迄今仍是全国面积最大、品质最优的生产基地,国家有关部门曾在这里建立种植研究基地,推广山茱萸蛀果蛾防治和优质细核技术,以及杜仲环剥技术等,提高其品质和产量。
南阳的仲景制药、尤其是六味地黄丸很出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创立、打造仲景制药品牌,研发六味地黄丸等产品的专家型企业家孙耀志,就是伏牛山下内乡县余关镇人。余关镇与马山口紧邻。过去,内乡穷,大人小孩谁生病了,就是按“偏方”来治,而这偏方,就是房前屋后、山上沟边生长着的中草药,这是人们在长期认知中草药的实践中积累下来的。
孙耀志之所以传承了南阳老祖先、医圣张仲景的中医药文化,为南阳,为中国中医药做出突出贡献,与他出生、生活在内乡,从小认知当地的中草药文化不无关系。
经过半个世纪的萧条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内乡中草药种植又成为一大产业。年6月18日南阳日报曾在一版头题位置刊发本人采写的《全国四大中草药集散地之一内乡展新姿》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强化“支柱”告慰“医圣”》,称“读了来自内乡的消息,让人深感鼓舞”,感悟“时势造英雄,环境育人才”,说“医圣张仲景之所以出在南阳不是偶然的。足证早在东汉时代,这里的中医药业就已经在海内属于比较发达的领先地位了······再往后,溯之以明清,内乡曾成为全国中草药四大集散地之一。这也说明在中医药开发方面,南阳的确是颇具渊源”。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作为医圣故里,南阳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历史机遇,强力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以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培育千亿元规模中医药健康产业,聚焦张仲景品牌,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中医药圣地、全国中医药医疗高地、全国健康养生之都”人文地标,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篇章中贡献南阳智慧和力量。
据河南日报的报道,南阳将建设占地亩的医圣文化园。该院建成后,集馆、院、祠于一体,这是医圣祠修建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也体现了南阳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坚定决心。该区域将通过基本恢复清末医圣祠图志记载的十八景观,形成集文保展览、交流观光、诊疗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园区,致力打造中医朝圣拜祖圣地、中医药文化旅游地、中医高端人才孵化地,建成世界中医药文化地标。
南阳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医药文化名片。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南阳更蕴藏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有以“八大宛药”为代表的天然药物种,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
近年来,南阳市以仲景文化为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主线,将打造张仲景健康城列入全市九大建设专项,力图融中医药产业、服务和文化于城市建设中,实现“产城融合”。特别是从今年起,南阳以医圣文化园建设为引领,全力推进张仲景健康城建设,确定了40多个中医药支撑项目,先后启动张仲景国医大学恢复重建、规划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南阳分院等重大规划。
启动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工作,是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又一举措。“新校区占地亩,名称拟定为‘河南仲景中医药大学’,拟以国家部委、省、市三方共建形式,建设一所起点高、有特色、理念新,在中医药界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2月25日,南阳出台《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暂行奖励办法》,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种植加工成为富民增收、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河南日报说,从善用自然生态资源到壮大中医药文化优势,中医药事业是南阳社会发展的民生所需、政策所向。十四五时期,全市将重抓重推仲景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以中医药产业“上规模”和中医药事业“提档次”为突破口,引领社会经济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原和中医药事业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内乡,将承接南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东风,凭借“天时地利人活”,把中医药事业做得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市相关资料来自河南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