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伟,男,26岁,银川市人,宁夏医科大学在读研究生。方向:回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导师贾孟辉。爱好:读书和写作
文兴博,男,24岁,银川市人,江西中医药大学针推专业级学生。爱好:雕刻和美术
素有“直补肾阴之圣药”之称的六味地黄丸一直备受推崇。它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等六味中药组成,除了滋阴健脾补肝肾外,还有调节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治疗老年性痴呆以及轻中度高血压等功效。但不是所有人吃六味地黄丸就能有效,即说明一定要对症用药,要辩证,分清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才能有的放矢而收良效,否则只能算是滥用补药了。
那些人适合进补六味地黄丸呢?
经常出现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遗精、眩晕耳鸣、头痛面赤、咽干口渴、小便多、疲倦乏力、浮肿、虚火牙痛、牙龈充血等症状的患者,服用六味地黄丸一般都会有效,而那些肾阳虚者则不适用,否则会适得其反,致使病情加重,体型偏胖者也不应随意服用。
怎样吃六味地黄丸才对?
六味地黄丸最好在饭前30—60分钟吃,以便药物成分能直接与胃黏膜接触,避免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而且,由于六味地黄丸属于滋阴补肾的药物,服药期间最好别吃辣椒、花椒等燥热辛辣的食物,清淡饮食才有利于提高药效。
还有,六味地黄丸服用剂量、次数、时间,也应因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最好遵医嘱服用。慢性病患者大多每日服2次,服用时间可达数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药物,长期用会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若出现舌苔浊腻、口涎多痰、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时,应暂时停药。
误区一:不分阴阳乱补肾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肾虚,殊不知,肾虚在中医里分为肾阴虚与肾阳虚。肾阴虚、肾阳虚的本质都是肾脏精气功能活动的减退。肾藏精,精化为气,肾中精气含有两种功能相反的成分——肾阴和肾阳。肾阴主要有促进机体的滋润、宁静、成形和抑制阳热等功能。肾阳主要有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气化和制约阴寒等功能。
因此,“肾虚”补肾,首先一定要辨明阴阳。不可随意乱补,针对不同的证候,补法各有不同。肾阴虚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膝酸软而痛,眩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经闭,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骨蒸发热,午后潮热,形体消瘦,小便黄少等。肾阳虚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神疲乏力,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性欲减退,或见便泻稀溏,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等。
肾阴虚者,可适当选择如:熟地黄、生地黄、海参、芝麻、枸杞子、桑椹、何首乌、银耳、女贞子、麦冬、天冬、黄精、龟板等食材以调养,代表方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肾阳虚者,可适当选择如:山药、芡实、黑豆、胡桃、鹿茸、海马、杜仲、肉苁蓉、巴戟、菟丝子、肉桂、仙茅、淫羊藿(仙灵脾)等食材以调养,代表方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误区二:六味地黄丸当补肾万能药
日常,不少人都把六味地黄丸当成补肾的良品,认为六味地黄丸人人合适,并无副作用,有的甚至长期服用。
其实,六味地黄丸并非补肾万能药,它是中医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方中六味药合用,三补三泻,以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三补为主,滋养肝、脾、肾三脏;以泽泻、茯苓、丹皮三泻为佐,渗湿清热泄浊,寓泻于补,泻不伤正。主治由肾阴亏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足跟作痛等症状。
由于六味地黄丸组成药物以滋润为主,久服过服,易滞脾碍胃,脾胃失和则影响食欲;脾受湿困易致脾虚泄泻。因此,体内湿热的人不宜吃;脾胃弱的人不宜;阳虚的人更不要吃,反而越吃越虚,把肾气弄得越来越寒。服用六味地黄丸,不能自医自治,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情,决定用药、用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误区三:以为多吃咸就等于补肾
中医认为“咸入肾”,一方面,咸能入肾养肾;另一方面,过犹不及,五味过咸则首当伤肾,即肾为咸所“喜攻”之脏。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过食咸则伤肾,而肾在体合骨。《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灵枢·九针论》也告诫“咸走骨”、“病在骨,无食咸”。因此,若日常饮食习惯过食咸的食物,则容易伤肾伤骨。
另外,肾为封藏之本,主闭藏,宜藏不宜泄,《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咸味涌泄”,《素问·宝命全形论》亦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所以,日常过食咸会损害肾的封藏之性而伤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