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散一方多用

明医公开课第期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作者:何毅

编辑:李邦源

防风通圣散一方多用

防风通圣散是刘河间《宣明论方》中的一张名方。防风通圣散药味众多,看似庞杂,但配伍甚合章法。方中防风、麻黄疏解在表之风邪,使从汗而解;大黄、芒硝荡涤在下之实热,使从大便而解,共为主药。配以荆芥、薄荷协助防风、麻黄解表;又以连翘、栀子、黄芩、桔梗、石膏直接清泻在里的蕴热;以滑石清利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出,均为辅药。加入川芎、当归、白芍以养血活血,加白术健脾益气,使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同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方实为汗、下、清三法并用,上下分消,表里同治之剂。正如王旭高所说:“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妙耳。”本方的治疗范围相当广泛,凡能通常达变、灵活掌握,可收到异病同治,一方多效之功。

01

表里实热

潘某,女,18岁,年8月15日初诊。

患者自述起病时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喜饮,大便秘,小便黄,在当地治疗月余不愈。今少腹硬满,按之剧痛,发热无汗,舌质红、苔黄燥,脉搏洪数,辨属表里实热证。幸喜还未变化,思《伤寒论》中有证未变而方亦不变的论述,用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

防风9g,荆芥9g,薄荷9g

大黄8g,芒硝9g(兑服),栀子9g

连翘9g,桔梗9g,黄芩9g

白芍12g,当归12g,石膏30g

滑石18g,玄参20g,生地20g

麦冬20g,甘草5g

水煎服,2剂。

8月18日二诊:患者服上方后大便通畅,泻出燥屎甚多,少腹硬满随之而消,余症亦减。继用叶氏养胃方善后。

按:本例患者为表里实热所致,属防风通圣散的正证。因历时已久,津液损耗,故在使用该方时特地去掉了麻黄、白术、川芎,加入了玄参、生地与麦冬,最后效若桴鼓。由此可见,《伤寒论》中对证未变而方亦不变的论述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02

眩晕耳鸣

陈某,男,70岁,年4月15日初诊。

患者禀赋较强,素食辛辣厚味,偶病头目眩晕,如坐舟车,耳鸣如蝉。前医仅凭高龄便认作虚损所致,用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杨氏还少丹、龟鹿二仙胶等方剂治疗。患者目前除头目眩晕、耳鸣如蝉加剧外,又增胸膈痞闷,发热口渴,面赤如焚,大便秘结。诊脉滑数,舌苔黄燥。此病初由素食辛辣厚味酿成痰热所致,加之前医长期使用甘温滋腻之药,甘温能生热,滋腻聚湿又生痰,痰热太甚,故病情加剧。拟用防风通圣散与礞石滚痰丸合并医治。

防风5g,荆芥5g,麻黄5g

薄荷5g,大黄6g(后下),栀子6g

芒硝6g(兑服),连翘6g,桔梗6g

黄芩6g,白芍9g,当归9g

白术9g,石膏25g,滑石25g

川芎6g,甘草5g

水煎送礞石滚痰丸6g,每日早晚各服1次,连续服2剂。

4月20日二诊:患者服上方后大便通畅,诸恙均减。因属高龄,中病即止,嘱食淡粥调养。

按:眩晕耳鸣有虚实之分,虚则如《灵枢·海论》所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实则如丹溪与河间所谓“无痰不眩,无火不晕”等。本例患者属高龄,因痰火所致,故在使用防风通圣散与礞石滚痰丸治疗时,中病后立即停止服药,嘱食淡粥调养。

03

顽固头痛

蒋某,女,48岁,年5月10日诊治。

患者三月前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难开,两手握拳,肢体强直。前医按中风抢救后虽脱险境,但留下右侧头部与左侧脸颊频频疼痛,屡治不愈。今又出现发热口渴,颜面潮红,大便秘结,舌苔黄燥。诊脉洪数,拟用防风通圣散治疗。

防风5g,荆芥5g,麻黄5g

薄荷5g,大黄8g(后下),栀子8g

芒硝8g(兑服),栀子8g,连翘8g

桔梗8g,黄芩8g,川芎15g

白芍15g,当归15g,白术10g

石膏30g,滑石30g,甘草5g

水煎服,2剂

5月13日二诊:患者服上方后不但发热口渴、颜面潮红、大便秘结等症状消除外,头痛痼疾也随之获愈。继用调理脾胃药收功。

按:头痛的病因比较复杂,《东垣十书》将它分为两大类,即外感与内伤。本例患者因中风所致,而中风一证在现代医学称为脑出血,血溢脉外,阻滞头部经络,遂导致头痛始终不愈。诊时患者除头痛外,还具备实热的征象。我用防风通圣散一箭双雕,既除实热又活血化瘀(加重方中川芎、当归、芍药的用量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04

慢性耳脓

朱某,男,53岁,年12月5日初诊。

患者自述起病时发热微恶寒,口渴头痛,继则两耳作痛,随后耳内流出稀脓。开始时请西医治疗,不见效,后改服中药医治,仍不能愈,至今已有年余,最近还出现夜间口苦,大便秘,小便黄。诊脉弦数,舌质红,苔黄燥。

拟用防风通圣散加减内服,并用外治法辅佐医治。

内服药:

防风8g,荆芥8g,薄荷8g

柴胡12g,龙胆草12g,大黄6g(后下)

芒硝6g(兑服),栀子10g,连翘10g

桔梗10g,黄芩10g,白术10g

赤芍10g,当归10g,白芷10g

川芎10g,石膏30g,滑石30g

甘草5g

水煎服,3剂

外用药:鲜田螺1个洗净,冰片少许。制用法:先将冰片放入田螺之内,须臾间田螺会冒出水来,然后将此水装入净瓶内,每日用此水滴耳2至3次。

12月10日二诊:

患者按法医治后耳内流脓停止,口苦、小便黄、大便秘等症状也消失,嘱再服上方2剂以扫余邪,外治法停止使用。

按:耳内流脓在西医为中耳发炎所致。因足少阳胆经之脉络环绕耳际,且胆为相火,寄居肝内,若肝胆火邪偏旺,上扰于耳,则使耳内发炎流脓。我用防风通圣散去麻黄加柴胡、龙胆草,意欲偏泻肝胆火邪;便白芍为赤芍,再加白芷,是为增强活血排脓之效而设。

摘自《无闲斋医案医话集》

点击下方图文或者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了解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design.com/lwdhwcc/51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