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补肾,最有名的要属地黄丸家族了。有一年六味地黄丸火了,听说它能治肾虚。
其实它出自一本《小儿药证直诀》,是宋朝名医钱乙写的,他把张仲景的肾气丸做了改动,推出了六味地黄丸。当时的他肯定想不到,在此后的几千年,这药丸会火遍大江南北,声名大噪。
他拿六味丸来治疗小儿的先天不足、生长发育缓慢、走路迟、说话迟、牙齿长得迟,抵抗力下降,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汗多夜啼、头发稀黄等属于肾阴亏虚的症状。
它没有大队的补阴药,做成丸药剂量也小。地黄淮药山萸肉,茯苓泽泻牡丹皮,三补三泻,平平和和,滋阴清火。阴虚、内火旺盛不厉害的人吃它正好。
六味地黄丸被广泛用于具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颧红盗汗、遗精梦交、骨蒸潮热、舌燥咽干、手足心热、牙齿松动、足跟疼痛、小便淋漓,小儿囟门闭合迟缓、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肾阴亏虚的各种病症的治疗。
后世医家们在此基础上稍加改动,如伴肺阴不足,可用麦味地黄丸;如肝阴不足,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可用枸菊地黄丸;如骨蒸潮热、颧红盗汗,可用知柏地黄丸;年老体弱真阴不足,可用左归丸;阴虚火旺严重的还可用大补阴丸。
我是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