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浊祛毒丸
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
你真的会补肾吗?
要说到补肾,国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六味地黄丸,但是再问补肾阴、补肾阳、藏肾水,那就一问三不知了,更莫提问他虚实寒热,那真是枕着竹筒睡大觉——好一个空头空脑。要搞清楚从何补肾,首先要讲一味药——熟地黄。
历史上擅长用熟地黄的医生很多,明代的张景岳外号就叫“张熟地”,在其所撰的《新方八阵》首处方中,含有熟地黄者占50首;《本草正》中药物论熟地黄最多,共字。其用熟地黄时,轻则一两,重则四五两是常事;再如现代医家张锡纯见地独到:“用熟地黄四两,茯苓一两,以止下焦不固之滑泻。”以重用熟地而止泻,并认为“少用则做闷,多用转不闷。”
一味药存在多种方剂中,在中成药中也发展出来了一个大家族,比如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补肾阳的金匮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清浊利湿的清浊祛毒丸。在不同的组方中,地黄的用法也不一样:六味地黄丸中用的是熟地黄,但是金匮肾气丸遵循古方把熟地改为干地黄,把肉桂改回桂枝,而清浊祛毒丸用的生地黄。生地和熟地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最主要有2个区别:第一,生地偏凉,熟地偏温。第二,生地可通可补,熟地纯补无泻。
那么,这三种药物之间应该怎么选择呢?这里要先提出阴阳的问题,阴,可以理解为有形的物质;阳,就似无形的能量,如果把人的身体看作一条流通的河流,阴就像水,阳则化气。所以在选择补阴还是补阳的时候,就要清楚是河里缺水了,需要补水(补阴),还是无形的气不能化为有形的雨,落入河里(补气、补阳)。
而事实上,大部分的现代人,比起补肾阴更需要补肾阳,真正河流里缺少的水的大概是三种人:第1种人是小孩子。六味地黄丸出自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为什么小孩子容易肾阴虚呢?因为小孩子的特点是肝旺脾虚,肝火烧的太旺了,就容易把肾水烧干,所以容易肝肾阴虚;第2种人是更年期女性。处于由阴转阳的时期,跟小孩子特点一样,肝火很旺,容易把肾水烧干,成为肝肾阴虚;第3种人是阴虚体质的人。很好理解,阴虚火旺的人把肾水烧干了,就容易成为肾阴虚。
怎么判断呢?最简单的判别方式:阴虚则热,阳虚则寒,你是热还是寒,应该是比较好判断的。阴虚的人会感觉到热,尤其是夜里会手心脚心发热,会骨蒸潮热,会盗汗,晚上会渴想喝水。阴虚的人会容易上火,火气上冲,容易面红目赤,容易耳鸣,小便是黄色的。肾阴虚就用六味地黄丸。
肾阳虚的症状比如怕冷,腰冷膝盖冷,尿多容易渴,喝水也不解渴更甚者腿脚水肿,小便量少或者夜尿频多等,那首选是金匮肾气丸。
清浊祛毒丸则方如其名,可以利小便而清浊袪毒,就是说可以祛除体内的毒素来提高免疫力,活血化瘀使血脉疏通。湿热下注而导致的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可以作为首选。包括刚才讲的下肢水肿亦可联合金匮肾气丸使用。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