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广告用语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等传媒很快传遍千家万户,迅即耳熟能详。除了佩服广告文案策划者的聪明才智之外,还可以透过广告用语,领悟到一些语文知识。
试举几例:
1.中国电视报报中国电视
将”中国电视报“的词序一调换,变成了”报中国电视“,意思就变了:由一家全国性的电视报的名称变成反映这家报纸的功能--报道覆盖中国中央电视台所有频道的电视信息。读这则广告,可以悟出词序变化之奇妙,可以体会“顶真”(顶针)修辞手法的特点: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文的开头。
2.今年二十明年十八
这是某化妆品的广告用语,运用的是夸张手法。夸张,是为了更加突出、更加鲜明低强调某一事物,而特意对那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或数量等方面作扩大或缩小的表达的一种修辞手法。说的笼统点,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试想一想,今年20岁,到了明年,不是应该21岁吗?怎么会是18岁?这样做,是为了突出该化妆品的功效:用了它,能使人变得越来越年轻。
3.阿里山的瓜子一磕便开心
“一磕便开心”,说的是阿里山瓜子的特点:只要一磕,瓜子仁儿便蹦出来--“开心”。这还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用的是双关的修辞手法,瓜子开“心”人开心。双关,是让一个(或几个)词语、一句(或几句)话关系到两个方面的修辞手法,主要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或同音情况构成。
4.药材好药才好
这是宛西制药厂生产的“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的广告语。“材”与“才”同音,字形各异。读的时候,停顿也不同:前者读“药材、好”;后者读“药、才好”。意思当然也跟着变。“药材”,中药的原料或者饮片;“药”,药物。它告诉我们:只有药材的原料好,生产出的药物才会好。它还向患者透露了这样的消息:我们厂中药的原料呱呱叫,成品当然不赖,完全可以放心服用。
6、间间都是黄金铺铺铺都是摇钱树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国际车城一期商铺正式发售前广告语,仔细想一想,短短的14个字的广告竟运用了四种修辞手法:(1)对偶。上句的“间间”、“黄金铺”与下句的“铺铺”、“摇钱树”相对。(2)反复,“间间”与“铺铺”。为了强调而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语法。“间间”不是哪一间,而是每一间;“铺铺”不是哪个铺面,而是每一个铺面。(3)顶真。上句结尾的“铺”与下句开头的“铺”相接。(4)比喻。“黄金铺”与“摇钱树”。“黄金”本指金子,这里比喻宝贵。“黄金铺”者,十分宝贵的铺面也。“摇钱树”,神话中一种宝树,一摇晃就会从树上落下许多钱来。后来多用来比喻以获取钱财的人或物。广告中是说这里的铺面会让购买者发财致富,以调动购房者的积极性。
又比如:
夏天的时候,某店铺写着大大的四个字:“夏不为利!”,配合的是某爆款防晒霜买一送一的促销。我们都知道,“夏不为利”这个词真正的写法是“下不为例”,表示通融的意思: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然而机智的商家通过改变其中的两个字,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巧妙表达出亏本买卖的诚意。
在广告中恰如其分地用好修辞
比喻
比喻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常用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难懂、复杂、抽象的事物和道理,在广告语中善用比喻,往往能事半功倍,妙趣横生。如:
(1)美加净护手霜,像妈妈的手,温柔依旧。(美加净护手霜)
美加净护手霜与最熟悉的妈妈的手的巧妙结合。把陌生的事物说得如此熟悉可感,这样的亲和力,快来买买买!
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情达意的需要,故意对某些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数量、时间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如:
(1)眼睛一眨,东海岸变成西海岸(航空公司广告)
这句极言其公司的航运速度之快,给人带来一种快捷便利的享受。突出了航空行业的重要特征:时间快、地域广。
拟人拟人在广告语中是指,把本来没有生命或感情的商品或事物根据想象,比拟成富有感情和思维的人。这样使商品更富人性化,广告语言更加形象和生动,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
(1)一握农行手,永远是朋友。(农业银行)
和农行握手,将农行人格化,拉近了农行和顾客的距离;和顾客交朋友,体现了农行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亲民的好形象。
双关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双关在广告语中很常用,它广泛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语言层面。双关分为语义双关、谐音双关、语法双关。
(1)中华永远在我心中。(中华牙膏)
这则广告语中的“中华”既指“中华”这个品牌,又使人联想到中华民族,蕴藏了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正是巧妙地借助“中华”的品牌与“中华民族”的联系,让人们在看完广告后,不仅能牢牢记住品牌,而且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感。广告语朗朗上口,便于识记。
(2)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大宝化妆品)
“早晚”在这句话中也有两个意思:早晨和晚上两个时间段、迟早。一箭双雕,既强调了“大宝”的重要,早晚都要用,又显示了自信,相信顾客迟早会用上“大宝”的。
对偶对偶是一种将语言文字中字数相等、语法相同、词性相同的文句,成双作对地排列的修辞手法。广告中运用对偶,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如:
(1)玉宇琼楼迎来春夏秋冬风,锦衾绣被温暖东西南北人。(华生宾馆广告)
本例“玉宇琼楼”与“锦衾绣被”、“春夏秋冬风”与“东西南北人”对仗相当工整,是对偶中的“正对”。“楼宇”、“衾被”概括了优质的服务设施,“四季风”和“四方人”概括了宾馆受欢迎的程度。
反问反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正确的运用反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运用在广告语言中可激起波澜起伏、跌宕有力。如:
我身如苗,踏我何忍?(绿地标语)
这则广告只问不答,其实答案已在其中,给人不容置疑的力度,语气强烈,增强了广告效果。
顶针顶针是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用在广告语中,使其前后两句首尾蝉联,上传下接,产生气势连贯的效果,让人感到语言的节奏美。如:
(1)平安中国,中国平安。(平安保险)
前一句表达了对中国的祝福,后一句巧妙地将平安保险的名称融入其中。
最新学习资讯
??徐老师荐读
少侠,这句话助你作文升格
??徐老师荐读
这几件事情助你度过初三
??中考素材
民国大师们的家教
??作文升格
《论语》名句给你作文添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