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购药时都会发现同一种药,会有多种剂型,甚至还会出现不同剂型都是两天的用量,但价格却相差近一倍。堂主也发现同名药存在多种剂型是普遍现象。那么多种剂型的诞生是源于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吗,不同剂型药品之间疗效是否有别?
熟悉“六味地黄丸”的患者对它的剂型更迭并不陌生,大蜜丸、水蜜丸和浓缩丸是现在药店里常见的三种剂型。由同一厂家生产的这三种剂型“六味地黄丸”的价格,按可服用的天数计算,价格相差无几。
消费者调查多种剂型中,片剂最受欢迎。
近80%的消费者在购药时发现了同名药品存在不同剂型的问题,其中,90%的受访者会主动选择剂型。
片剂是获得选择票数最多的剂型。其次,部分消费者以用量小见效快为选择剂型的标准。
药师解读不是所有药物都适合制成多种剂型。
有些药物不适合在液体的环境中长期稳定保存,限定了它无法制作成溶液剂和注射液等液体剂型。一些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及易潮解的药物可以通过包衣技术制成片剂更利于长时间保持药效。制成混悬液的药物多数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难以制成均匀的液体制剂,需要通过减少药物颗粒大小、加入表面活性剂等方法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液体制剂。
药师解读不同剂型的同名药,加工成本有高低之分。
不同剂型药物的加工制造工艺均有一定差异,有的差异会很大。
由于工艺流程不同,产品的制造成本会有差异,这也是影响药品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发改委定价原则中,不同剂型间的差比价规则正是基于相关剂型间差比价系数对药品价格进行换算的模型。
剂型因素可以决定或影响药物稳定性、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且可减少服用剂量提高患者依从性,这也是药品生产厂家在剂型上不断出新的原因所在。通过剂型改变提高服药者便利性的案例有很多,如“清肺消炎丸”剂型由小蜜丸改为水丸后,服用量从8克降为5克,且含蜂蜜量也大大降低,减轻了糖尿病病人的服药负担;“藿香正气水”改为软胶囊后,去除了“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改善了口感;“阿斯匹林”做成肠溶片后减少了对胃粘膜刺激等。
因此,面对同一种药物的多种剂型,消费者的选择出发点,首先是生理需要,其次是性价比,剂型并不能对药效产生多大改变,最后就是个人喜好了。
合力康益气补血片传承中医补血良方-----当归补血汤,在原方黄芪、当归的基础上加入人参、大枣、制何首乌、陈皮四味补气补血药,健脾胃、调脾气、补营气生血液,从源头治疗血虚证。
众所周知,补气血产品目前也分为很多种剂型,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不同剂型之间有什么区别吧。
成分含量的差别还是巨大滴,那么人参去芦和生粉又有什么不同呢?
参芦,系人参主根与茎之间的根状茎,具有涌吐作用,使用人参要去除芦头,这是基本的用药原则,无需特殊说明。
人参生粉入药,中药粉碎后能够增加中药的溶出率和生物利用度,减少中药的用量,保留中药的挥发性活性成分,增强药理作用,还能提高比表面积,改善颗粒的均匀性等。
依从性药物依从性是指患者用药与医嘱的一致性,而从药物治疗的角度,药物依从性是指患者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执行程度。也就是患者有没有乖乖吃药,所以药物本身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极大,比如价格,一个治疗普通疾病的药物几十块钱一盒却只能吃一两天,平均下来一天的费用太大;其次的口感,尤其是中药,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现在的生产技术是完全可以通过剂型来做到掩盖药物不良气味的;最后还有分剂量,中药胶囊和片剂还好,会标明一次几片,非常方便,但是糖浆或口服液可就太难了,15~20毫升,一瓶10毫升,那我到底要一次喝掉一瓶还是一瓶半呀?还有更难的是西药,请看下图↓。
信息量好大的说,等我先去百度毫克和克是怎么换算的再让我考虑其他的吧~
所以买药剂型怎么选?
当然是好吃不贵易携带的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