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这六处,功效堪比六味地黄丸

众诊

中医爱好者交流的平台,民间中医的交流阵地,旨在传承传播正统中医文化、学习中医、互助互爱!

六味地黄丸是人们熟知的补肾良药,也是药店里常年的畅销药,其主要功效是滋补肾阴。

六味地黄丸中共有六味药,三味补药、三味泻药,每味药的剂量都很有讲究。但中成药中每味药的剂量是固定的,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有些人吃六味地黄丸就会上火。可是总找医生调整剂量是件麻烦事,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解决呢?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我们每个人身体上本来就“自带”了六味地黄丸:人身上有六个穴位恰好与六味药相对应,经常对它们进行适当按揉,可以收到与服用六味地黄丸相当的功效。如果用药物配合穴位,还能收到双管齐下的效果。

在六味地黄丸的方剂组成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称为三补——熟地黄滋肾填精以养肾阴,山茱萸温养肝肾以养肝血,山药补益脾胃以益脾阴;泽泻、丹皮、茯苓称为三泻——泽泻泻肾火,丹皮清肝火,茯苓祛脾湿。补中有泻,是为了使补而不腻。根据这六味药的特性,可以在人身上找到具有相似功效的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经常用手按揉这三个穴位可以补益肾、肝、脾;然谷穴、行间穴、大都穴——常按揉这三个穴位可以泻肾、肝、脾之火、湿。以上六个穴位配合起来,便组成了人体自备的六味地黄丸,每天按一按不但能收到补肾阴、清虚热的效果,还能避免因药物剂量不当造成的危害。

实际上,因为穴位具有良性、双向调节的优点,因此不用担心像服中药一样带来滋腻的副作用,所以仅用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三个补穴就可以替代六味地黄丸。由于肾为五脏之根,所以若进一步化繁为简的话,只按揉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即可以代替上述六个穴位,成为最简便版的六味地黄丸了。

以上方法推荐给肾阴亏损的患者,有潮热盗汗、遗精、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朋友们不妨试试。(作者/程凯,编辑/杜若)

取穴方法

太溪穴: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位,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约内踝尖与跟腱之间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太冲穴:坐位或仰卧位,由第1、2足趾间缝头向足背推,至第1、2跖骨之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太白穴:正坐垂足或仰卧,足内侧缘,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掌背交界处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然谷穴:坐位或仰卧,在内踝前下方可触及一明显骨性标志——舟骨,在舟骨粗隆前下方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行间穴:坐位或仰卧,在足背侧,第1、2足趾两趾之间连接处的缝纹头,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本穴。

大都穴:正坐垂足或仰卧,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一说“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灵枢·本输》)

                

爱生活、爱健康、爱中医,请扫码







































中科白癜风名医会诊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design.com/lwdhwsy/16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