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算是中药里面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名字,其服用方便、效果好的特点俘获了广大群众的好口碑。至今,它也是中成药里面的佼佼者。但是,六味地黄丸不能乱吃。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学补益剂中的补阴剂,是治疗因阴盛而引起各种病证的代表方。其源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方药组成是:熟地黄24g,山茱英12g,干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方中有三补三泻,即: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称为三补,熟地黄滋肾填精以养肾阴,山茱萸温养肝肾以养肝血,山药补益脾胃以益脾阴;泽泻、丹皮、茯苓称为三泻,泽泻泻肾火,丹皮清肝火,茯苓祛脾湿。补中有泻,是为了使补而不腻。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补益剂中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适应证主要是肾阴虚,那么对于肾阳虚的情况,就不适合了。现代人,尤其是年轻男性,吸烟、饮酒、嗜食辛辣刺激食物、生活不规律等因素,极易导致内生湿热,"湿则困脾",在这种情况下,六味地黄丸不但不会起作用,而且会对身体有害。因为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吃后会妨碍消化功能。
三类人群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一是慢性疲劳患者,比较符合肝肾阴虚的病症,推荐服用六味地黄丸两周到一个月;二是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几个月到半年时间,有时候还需要配合其他的药品进行治疗,对于缓解症状是比较有帮助的;三是一些肝肾阴虚早期表现的亚健康状态人群,比如失眠人群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如何区分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和肾阳虚都是肾虚的一部分,代表了某一种症型,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在于,如果是把肾阴是物质上的缺乏,肾阳就是功能上的匮乏,物质上的缺乏就是腰膝酸软,头发晕,还有如果在年轻人的身上出现早泄、遗精,还有出现五心烦热、失眠、心烦。肾阴虚一般说在中青年发生的比较多,肾阳虚有一些症状和肾阴虚也是有共性的,比如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但是肾阳虚更体现是功能性的所谓出现的四肢不温,那个是五心烦热,这个是手脚发凉,面色容易有一些黄白畏寒怕冷,如果是中青年出现性欲减退、阳萎,人感觉经常有一种神气疲惫的感觉。肾阴虚的临床表现:1.腰酸腿软;2.口干、烦躁;3.手心发热;4.爱出汗;5.头晕耳鸣;6.脱发,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7.性欲减退,容易遗精、早泄等等。肾阳虚的临床表现:1.腰痛而且发凉。2.畏寒怕冷,手脚冰凉。3.尿频,小便清长,大便汤薄肾阳虚首先会出现腰痛,因为腰为肾之府,这种痛一般会有冷的感觉。病人痛的同时,觉得腰里面发凉,这是肾阳虚的一个典型表现。另外,它扩展到全身,会出现全身也怕冷。因为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如果根虚弱了,整个身体的阳气的温煦作用就会下降。
需要强调的是,六味地黄丸的特点是“三补三泻”,并非纯补药,是补泻兼施的处方,更适合肾阴虚的人。判断是不是阴虚,先看舌头,如舌质红、经常口干舌燥;再看脉搏,是否脉细且跳得快;最后,是否常有潮热、手足心热、盗汗、遗精、失眠、头晕、腰膝酸软的症状。
哪些人不适宜服用六味地黄丸?健康人群,如果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不适宜于自行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明显是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不宜服用,若还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可能会“雪上加霜”;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也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中老年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更要谨慎。间断吃影响不大,长期连续服用的话就不可了。年轻人或有肝脾湿热、肺热者,服用后会加重湿热,可能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即使适合吃,也应戒烟戒酒,少吃刺激性食物。另外,六味地黄丸不利于解表散邪,感冒时最好别吃。脾胃虚弱、大便稀、消化不良者也应慎服。注意!还需要提醒的是,六味地黄丸不能与利福平(一种广谱抗菌药)同服,因为其中含有山萸肉,味酸,可析出大量有机酸,同用会增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
六味地黄丸虽然是滋补肾阴的良药,但不能当维生素天天吃。一般主张服用一个月后,停一周;或吃一周,期间停一两天。针对各类疾病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前提是中医辨证为肾阴虚,在服用时间上也应有区别:如更年期综合征要用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慢性疲劳综合征建议先用半个月;若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另外,长期用六味地黄丸,可能会阻碍脾胃运化,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加一些消化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