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开始流行服用六味地黄丸,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男女皆可,老少皆宜,差点广告语就是:今天你吃了吗?那么,六味地黄丸真的是保健佳品吗?六味地黄丸之前生今世让我们先来了解六味地黄丸的前生与今世吧。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来,宋代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后来,明代中医有一派非常推崇“肾”的作用,认为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一时间,很多名医倡导补肾,比如明代名医薛己最善补肾。他就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薛己的实践为许多后世医家所认可,他们倡导的补肾观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近年来,六味地黄丸在原有治疗范围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很多新的治疗病种。它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对冠心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研究还认为,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效果,有助于癌症病人的康复。通常情况下,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盗汗、遗精等症。对肾阴不足所致的肾亏虚火、口舌生疮、肺心病、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高血压、慢性咽喉炎等,均有疗效。由于六味地黄丸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且起效快、疗效好,目前仍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中成药之一。服药,当损有余而补不足《射雕英雄传》中的武学宝典九阴真经,开篇第一句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阐述进补的原理和方法。六味地黄丸作为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确实是一味好药,但长期服用也应当对症而施。仅从历史医家的主张就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为主。此外,从药方的组成来看,它可以达到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的效果:熟地黄可以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同补,通过补肝来达到补肾的目的;山药能健脾益肾,通过健脾来补后天。由此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只适用于阴虚,阳虚者就不适用了。如何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呢?肾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此外还有遗精、梦遗、早泄等。肾阳虚的典型症状是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其实,对正常人而言,肾阳虚多还是肾阴虚多的区分没有意义。阴虚、阳虚是指肾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的症状。大部分人可能仅仅处于肾气轻微不足的状态,远未到肾阴虚或肾阳虚的程度。药补,食补,不如动补六味地黄丸不是保健品,同其他药物一样,服用六味地黄丸也可能会出现某些不良反应,并有一定的用药禁忌。不良反应表现为胸闷、腹胀、口舌乏味、食欲下降、大便稀等。其原因是方中熟地黄性质过于滋腻所致,若同时服用香砂枳术丸或香砂养胃丸,可以减少或消除上述不良反应。脾胃虚弱、经常拉肚子的人若服用六味地黄丸,会加重病情。中老年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更要谨慎。肾阳虚的人面色偏白,体质虚弱,畏寒怕冷,这样的人不适宜吃六味地黄丸。许多由肾阳不足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病人,如一味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就会“雪上加霜”。感冒发热、腹痛腹泻者,即使有肾阴虚之证也不宜服用,必须待感冒等治愈后才可服用;痰多咳嗽、腹胀便稀、舌苔白腻者亦不可服用,否则反而会加重病情。中医理论早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的说法。身体健康的人,与其盲目乱补,不如多多锻炼。经过粉丝的投票和专家审核,中国《家庭医生》十大好文章出炉啦~快看看有木有你支持的文章吧~防踩踏,记住“一米”安全距离作者:王立祥发烧,“捂汗”讲时机作者:蔡辉儒健脾理气用陈皮作者:连萌允许孩子“帮倒忙”作者:周礼男性私处,也要保养作者:陈晓霖中年女性,警惕楼梯上的关节痛作者:查振刚煲汤要选什么肉作者:郭丽娜感冒后咳嗽有“八戒”作者:刘宏炜好酸奶长什么样作者:李园园美容DIY:费力不讨好作者:周展超
对文章有话要说?猛戳页面底部的写留言吧!
编辑:赵东明
投稿及合作请联系:fd.lyan
jtys.cn《家庭医生》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