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可为何一到春天就容易困倦呢?健康专家指出,春困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是一种季节性的身体失调。
人常感到春季常想睡觉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病症,但是对于严重的“春困”则不可忽视。专家提醒,春季,抑郁症就像流感一样,容易萌发。因为这个季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随着气温、环境变化而改变,有可能影响到人的情绪。另外,也有专家提醒,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往往与情绪变化相关。此外,“春困”在某种程度上也传递出身体出现了肺阴虚、肺燥热、湿痰、肝阳上亢、肾阴虚等不良“信号”,需引起重视。
六味地黄丸出自北宋太医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因其滋阴补肾的功效独特,历经千年而不衰,被后世誉为“补阴方药之祖”。传统应用于治疗因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手足心热等症,对于因阴虚引起的一系列倦怠、乏力、头晕、烦热等春困现象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六本元~古法六味地黄丸的主料熟地黄要求严格,必须取材于怀庆府产的生地黄(古代的怀庆府就是现在焦作云台山地区的沁阳、温县、孟州、博爱等几个县区),按照传统工艺加工,黄酒泡制、九蒸九晒耗时月余制成熟地黄方可入方。山药也要求产自怀庆府的山药极品---铁棍山药。因此从原料选材到加工,每一道工序、均由中药师完成要求极其严格。
有关研究指出,有春困症状的人,往往存在着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现象。中医专家指出,春困可能源自阴虚。阴虚是体内的阴液不足,中医认为“阴虚生内热”,打个比方,就好比是机器的润滑油不足了,那么机器就会越来越热,这就是虚热。清代名医叶天士对于春困的原因有这样的论述:“今春三月,阳气正升,肝木主乎气候,肝为风脏,风亦属阳,两阳相合,其势方张,内风挟阳动旋,脂液暗耗……”也就是说,春天对应的是肝,属木,这个时候树木开始生长,需要津液,如果津液不足,树木就会出问题。所以,如果一个人阴虚,津液不足,那么肝木升发的时候就会出现倦怠、乏力、头晕、失眠、烦躁、焦虑等一系列反应。阴虚体质的人在春天可用百合、麦冬、西洋参以及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进行滋阴调理。
六本元~安心为药,唯意是方;自然是源,古训为本;九蒸九晒,古方炮制,只为经典重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