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六味地黄丸可能有害无益

我国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其著作《金匮要略》载:“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八味肾气丸”的药物组成有:干地黄、薯蓣(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功效:温补肾气;主治:肾气不足所导致的腰痛,小腹拘急不适,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清长,下肢水肿等症。

钱乙是我国北宋著名的儿科医家、太医院丞,被后世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钱乙在丰富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认识到小儿的肾病实证很少,大多数都是由于肾虚导致的;而且小儿为纯阳之体,阳虚的情况也比较少见,在补肾时无需补阳。

因此,钱乙在“八味肾气丸”的基础上,去掉桂枝、附子这两味温热性质的中药,并改干地黄为熟地,创制了偏于滋阴补肾,治疗小儿肾虚的“地黄丸”,并记载于其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

薛己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太医院院使,也是中医著名流派温补学派的创始人。薛己的学术思想以重视人体脾肾命门为主,强调机体真阴真阳的不足,临床治疗常以补益类方药取效。

薛己认为:“肾中病证,不论热病寒病,总属肾虚所致,若是无水之病,以六味丸滋补肾水”,并在其著作《正体类要》中首次将钱乙创制的“地黄丸”命名为“六味地黄丸”。此方得名除了因为由六味药物组成之外,还因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六”为成水之数,称为老阴,加在地黄丸的前面,醒目的表达了本方具有滋阴壮水的功效。

在“六味地黄丸”有六味药,分为三补三泻。三补即熟地、山药、山茱萸,三泻即茯苓、泽泻、牡丹皮。三补补的是肝、脾、肾之阴,三泻泻的是肝、脾、肾的浊邪。就像池子里都是脏水,你把清水倒进去也变脏了,所以在补充清水的同时,一定要把脏水也清理掉。所以,“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为:滋阴补肾。主要用于肾阴亏损所导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肾虚的中医辨证可分为很多不同的证型,如肾阳虚,肾阴虚,肾气不固,肾精不足,肾不纳气,命门火衰,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如果再涉及到其它的脏腑辨证,则更为复杂,如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心肾不交,心肾阳虚,肺肾阴虚等等。而“六味地黄丸”只是针对其中的肾阴虚,对于其它的证候,就没什么效果了,而且药不对证,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所以,“六味地黄丸”确实是治疗肾虚的,这句话是对的。但是,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阴虚的,并不是所有的肾虚都能治疗。尤其要强调的是,对于素体阳虚,畏寒肢冷,头重身困,四肢酸楚,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脾胃虚寒,口淡无味,纳食欠佳,脘腹、腰膝冷痛,大便稀溏,久泻不愈,晨起腹泻,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舌体淡、胖,舌边有齿痕,男子阳痿不举、女子宫冷不孕,阳虚水肿,痰多湿重,虚胖等等,以及在感冒期间都不适合服用。

虽然广告每天都在铺天盖地的狂轰乱炸,但是不要再让它们考验你的智商了。如果有人和你说:“六味地黄丸可以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亚健康状态、增强性功能、补肾壮阳,是中老年人保健的必备佳品!”那你必须要肯定的告诉他:“你说的不是六味地黄丸,而是仙丹!”。

如果有想服药的欲望和冲动,一定要先去咨询一下专业的中医师,至少也得先搞清楚自己到底是阳虚体质还是阴虚体质,不然真的是南辕北辙,对健康有害无益。

图片来源:网络

长按识别上图







































北京那个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design.com/lwdhwsy/45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