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门百年药店走出来的ldquo二掌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他的大半辈子都在这里与各类中药材打交道中度过,从15岁到73岁,他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这里。

如今93岁的他,依然为自己当初从家乡跋涉到沈家门拜师求学的决定而骄傲。

他便是今天渔港故事的主人公——原沈家门“葆仁堂”药店“二掌柜”骆朝元。

上图眉目慈祥的老人便是骆朝元老先生

1

葆仁堂一年仅收一个学徒

那年他方才15岁

骆朝元出生于宁波象山,年,当时年仅15岁的他经过老乡介绍,来到沈家门泰来街的葆仁堂当学徒。

图片来自网络

葆仁堂的学徒制度很严格,一年只招收一个学徒。初来乍到的他,要做的工作就是扫地、打饭、给师傅倒水、挂排门等杂活。等到第二年,新的学徒来到,骆朝元的杂活工作便也有人接手了。

图片来自网络

身为学徒,第一年工资仅有1块银元。即便如此,骆朝元还是觉得很满足,“买根油条两分钱,一元可以买很多东西哩,再说以前店里有个规矩,学徒吃住都由店里管,我也没什么用钱的地方。”骆朝元如是说道。

至此骆朝元的生活半径就围绕着葆仁堂转,这么多年,他守着葆仁堂,见证了舟山的解放,也见证了滨港路一带从滩涂变为现在的繁荣景象。

图片来自网络

2

勤恳好学

终成葆仁堂二掌柜

即便在拿着一块银元当学徒的日子,骆朝元也没有懈怠,每到晚上,他就跟着老师傅学认药、拣药。三年学徒生涯下来,待到转正,他已经是一个能上柜台抓药、售药的“老手”了。

在骆朝元的印象中,葆仁堂是沈家门数一数二的药房,当时看病选择中医的很多,相应拿着药方来葆仁堂抓药的人也多。他的身后,便有一墙足有百余种的中药材。每次顾客拿来药方,骆朝元都能在短时间内在上百个抽屉中找全药材。

图片来自网络

就冲着这份努力,骆朝元在葆仁堂的第八年就当上了二掌柜。当时葆仁堂属私人老板所有,除负责去杭州、宁波进药材等活的一把手经理外,店里具体的药材都由骆朝元管,仅次于经理。

解放后,葆仁堂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大约在年,葆仁堂与另外六家药铺进行私资合并,成为公私合营的模式。到年,当时被叫做医药商店的葆仁堂又从泰来街老店搬至中大街医药大楼,而骆朝元则一直陪着葆仁堂经历每一段历史。最让骆老感到惋惜的便是清末葆仁堂创始时便存在,见证葆仁堂一路风雨的牌匾在历史长河中不知所终。

泰来街葆仁堂老店店址

3

老师傅的一句话

让他终身受用

“前店后场”的模式,让骆朝元和其他员工在空闲时也可以制药。当年葆仁堂制作的药丸、药膏、药酒等多达两百多种,其中不少便是沈家门人家中常备的药,例如葆仁堂出品的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枇杷膏等,都伴随了许多沈家门人的成长。

那时没有什么第三方检测机构,也没什么监管机制,卖药靠的是一份良心。而骆朝元15岁进葆仁堂的时候,老师傅就曾告诉他:“葆仁堂真材实料,绝不卖假药。”这句话骆朝元记到现在。

也正是因为对葆仁堂的这份感情,在60岁退休后,骆朝元又返回葆仁堂继续工作,直至73岁。

骆老指认当年泰来街葆仁堂老店店址

药铺除了卖药,也给顾客代煎药、送药,一年里也就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才休息,剩下的时间都要开门迎客。

骆朝元说,葆仁堂采购的药材必须是道地药材,也就是必须是当时最优产地所出产。其中骆朝元对珍珠粉记忆深刻,珍珠粉在当时是贵重药材,粉末颗粒需要达到一定细小程度才会被人体吸收,通常一磨就是一整夜,许多做药材生意的常在这环节偷工减料。但葆仁堂对其加工工艺要求极为严格,必须骆朝元亲手研磨,绝不作假。

如今的葆仁堂是于年再次回归的,成为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品牌药店。

这家店无论是对骆朝元,还是对沈家门人来说,都是心中一块沉甸甸的招牌。

报料

突发事疑难事暖心事

舟山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

投稿邮箱:zswb03

zsnews.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design.com/lwdhwsy/52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