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正确吃法
六味地黄丸最早见于宋代太医丞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原名地黄圆。创制之初用于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不良、“五迟五软”等症,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逐渐应用于成人,治疗肾阴虚出现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潮热盗汗,消渴等症,成为滋阴补肾的千古名方。
南京同仁堂六味地黄丸,六药相配,三补三泻,相辅相成。方中熟地黄甘柔补血、滋肾;山茱萸滋养肝肾、固肾气;山药健脾益胃,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同时,防熟地黄滋腻;牡丹皮能控制山茱萸的温涩;茯苓能帮助山药健运,这三种药称为“三泻”。因此,六味地黄丸以补为主,以泻为次,相得益彰。
经过现代研究,六味地黄丸的功效确实有了扩充。目前发现,该药具有抗肿瘤和抗细胞突变作用,能减轻和对抗化疗药的副作用;也对降低血脂,对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需要提醒的是,以上作用虽然比较确切,但应在中医辨证后使用。
另外,并非人人适宜,感冒痰湿不宜用。有人认为六味地黄丸是补药,随时能吃。其实,感冒发烧、高热头痛时不宜服用。该药有滋补作用,此时服不利于病邪散去。
胖人多痰湿内盛,一般不建议服。肾阳虚者体质虚弱、四肢发凉、喜热怕冷、酸软乏力,若吃六味地黄丸,会使疾病“雪上加霜”;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也不宜服用,以免影响消化。此外,南方夏季暑热、湿气盛时应少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