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一个原本普普通通的中成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几近被人们推崇为万能药;在门诊工作中每天都有人是否能服用此药?
涉及病证,是人们自以为和“肾”有关的各个方面,如:
等等!!!!
从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开始
到中年,老年上不封顶
什么原因让此药如此受欢迎呢
是广告效应?
是保健意识?
是疗效显著?
...................
仔细询问发现,这些人身边蕴藏了一个很大的智囊团:“XXXX”说
那么,问题来了,通过对所谓的“XXXX说”,自己对此药又了解多少?答案总是“人云亦云的一番解说”。究竟此药有什么作用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六味地黄丸”的前世今生:
“六味地黄丸”现在市面上的中成药中,是一系列的,包括: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都气丸等等;说是一系列,是因为他们都含有六味地黄丸的成分。人们普遍以为都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具体药物如下:
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
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知母、黄柏
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枸杞、菊花
麦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麦冬、五味子
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桂枝、附子
都气丸: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五味子
单纯看待药物组成,确实都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因其药味的增加治疗病证亦随之增加,但实际情况呢,了解一下其具体变化过程:
六味地黄丸:见于宋代《小儿药证直决》
知柏地黄丸:见于明代《医方考》
杞菊地黄丸:见于清代《麻疹全书》
麦味地黄丸:见于清代《医部全录》
桂附地黄丸:见于汉代《金匮要略》
都气丸:见于明代《症因脉治》
稍具历史常识的人们都知道:明清是在宋之后,汉在宋之前;鉴于此如果说“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都气丸”等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味而成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说“桂附地黄丸”也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味而成是说不通的,原因就不解释了。若论二方的传承关系,只能说是“六味地黄丸”是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减去桂枝、附子而成。
临床之中比较奇怪的是:人们对于“六味地黄丸”及其以后的“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都气丸”应用较多,而对于“桂附地黄丸”少有问津;究其原因:大家普遍认为“桂附地黄丸”里含有桂枝、附子,而桂枝、附子温热,故而服用“桂附地黄丸”会使自身“上火”的;
事实如何呢?
下面通过二者在药物剂量、主治病证的差异,来挖掘变化背后蕴藏的内容,希望能对今天的应用有所指导:
参阅原书:
“桂附地黄丸”见《金匮要略》:又名“崔氏八味丸”、“八味肾气丸”、“肾气丸”
药物组成:干地黄8两山茱萸、山药各4两茯苓、泽泻、牡丹皮各3两桂枝、炮附子各1两
服法: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在服。
主治:
1、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脚气)
2、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腰痛)
3、短气有微饮;(痰饮)
4、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消渴)
5、妇人转胞;(转胞)
“六味地黄丸”见《小儿药证直决》:又名“地黄丸(圆)”
药物组成:熟地黄8钱山茱萸、山药各4钱茯苓、泽泻、牡丹皮各3钱
服法: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
主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五迟)
根据下面描述可知:无论是“桂附地黄丸”主治的:脚气、腰痛、痰饮、消渴、转胞;还是“六味地黄丸”主治的:五迟;其基本病机都是肾气不足;立方思路均为滋补肾精,助阳化(肾)气;药物组成和服用方法的不同主要是针对的人群不同:
六味地黄丸---------小儿
桂附地黄丸---------成人
小儿和成人在体质上是有很大差别的,小儿被誉为“纯阳之体”即阳气生发之势旺盛,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阳气生发之力也在逐渐衰退的。
成人应用的桂附地黄丸,含有大剂量的滋阴药:8两的干地黄,4两的山茱萸、山药;为防止因体内阳气生发之力不足,担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特加入1两的桂枝、炮附子,以达到“阳中求阴”之意,即便如此,为保证万无一失,在服用的时候还需要温热的黄酒送服;
小儿,纯阳之体,体内阳气生发力比较旺盛,应用六味地黄丸时,虽然含有大剂量的滋阴药:8两的干地黄,4两的山茱萸、山药;但因其自身处于阳气生发之势旺盛,不用担心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故而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去掉桂枝、炮附子,服用的时候不需要温热的黄酒,温水送服即可;
所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应该慎重,不同的病证、不同的体质、不同的年龄是不一样的;服用前最好咨询一下专业人员,如果非要选用,个人感觉对于大部分人群来说“桂附地黄丸”要优于“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是可以治疗“消渴”的,只要对症,很少会出现大家担心的“上火情况”。
个人认识,供大家参考!
长按识别事件营销专员西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