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堂
健康丨养生丨文化
有深度丨有思想丨有情怀丨有内涵
六味地黄丸,中成药名。为补益剂,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六味地黄丸,同名方约有4首,现选宋代太医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地黄丸”方。该方删减医圣张仲景著《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药方当中的附子与桂枝: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温水化下。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剂。中医学认为,六味地黄丸具有滋补肾阴的功能,适用于肾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遗精等症。
药性分析
六味地黄丸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有很多患者,总觉得自己体质虚弱,尤其到了冬天,四肢和腰膝就会酸冷难耐,肠胃也不是很好。就喜欢听别人道听途说,也不看看是否适合自己的病情。事实上,门诊中经常会遇到患者把六味地黄丸当万能“补药”,但越吃越虚的人不在少数。
六味地黄丸的特点是“三补三泻”。三补针对肾、肝、脾,主要是熟地黄、山茱萸和山药这三味药的功劳;三泻也是针对肾、肝、脾,但却是泽泻、牡丹皮和茯苓在起作用。因此,并非纯补药,讲究补泻兼施,更适合那些滋补肾阴,尤其是肾阴虚的人。
判断自己是不是阴虚,先看舌头,如舌质红、经常口干舌燥;再看脉搏,是否脉细且跳得快;最后,是否常有潮热、盗汗、失眠、头晕、腰膝酸软的症状。如果年轻人,或有肝脾湿热、肺热者服用后会加重湿热,可能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即使适合吃,也应戒烟戒酒,少吃刺激性食物。
几种人不能吃六味地黄丸
1、肾阳虚的人
临床上曾有这样一个病例:吃了半年的六味地黄丸,本来食欲就不太好,近来更是不想吃饭,胃口总是胀胀闷闷的,这才在别人的推荐下,找到中医进行调理。在医生询问病史症状之后,发现满舌头有很厚的舌苔,又腻又滑,脉象也是细滑有力。为何会出现这种症状呢这位病患是脾虚湿盛,需要健脾化湿,而六味地黄丸不治反而“雪上加霜”。这是因为六味地黄丸是补肾的中药,但它只适合肾阴亏虚的人。
如果您是肾阴虚,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心烦,夜间睡眠后容易出汗,口干舌燥,失眠多梦,再加上腰酸背疼,耳聋耳鸣,舌苔又不厚,是可以吃六味地黄丸的,但绝不能把六味地黄丸当做是补肾的万灵丹。比如,肾阳虚的人,在感到腰膝酸软的同时,夜间小便增多,大便经常不成形,总感到怕冷、手脚冰凉,食欲不振等,这种人服用六味地黄丸,无异于雪上加霜!
2、脾胃亏虚、痰湿偏盛的人
脾胃亏虚、痰湿偏盛的男人也不能服用六味地黄丸。这样的人,平时食欲欠佳,经常胸闷、胃胀,大便溏泄,舌苔偏厚,六味地黄丸中的地黄、山萸肉等过于滋腻,服用后会加重病情。
3、有肾阴虚但又有感冒腹泻的人
感冒发烧期间、急性肠胃炎腹痛腹泻的时候,即使有肾阴虚症状,也暂时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须待邪祛病愈后再服。
4、健康的人
对于健康人群,如果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不适宜于自行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
还有,六味地黄丸不利于解表散邪,感冒时最好别吃。脾胃虚弱、大便稀、消化不良者也应慎服。阳虚者舌色偏淡、嫩,脉象偏沉缓、怕凉。如果是男性,还会有勃起问题。这类人更适合用金匮肾气丸。
还需要提醒,该药不能与利福平同服。因为其中含有山萸肉,味酸,可析出大量有机酸,同用会增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
六味地黄丸虽然是平补的药,但不能天天吃。一般主张服用一个月后,停一周;或吃一周,期间停一两天,让身体适度休养。针对各类疾病,服用时间也有区别。如更年期综合征要用几个月甚至半年。慢性疲劳建议先用半个月。若用于治疗高血压,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有些患者生来就是肝肾阴虚的体质,吃了几年也没什么不舒服,但要密切检测肝肾功能。
另外,长期用六味地黄丸,可能会阻碍脾胃运化。最好在饭后10~15分钟服用,或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消化类中成药。
温馨提示:
如果你有什么疑问,或者咨询相关的健康问题,请在下面留言!
新安中医养生馆
弘扬中医文化、传播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