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给大家介绍了个保和丸,还蛮大众的,所以有人就问我,张医生你还有什么丸?于是我想了想,有一个丸,大家听到名字都说知道的,很多人觉得它是补肾的良药。我那些老同学们也有人说年纪大了,要我给他们调补下肾。医院的老同学,他们怕我知道的太多,嘴巴太大,多不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今天要说的是,六味地黄丸。不是肾虚就可以吃六味地黄丸的!!!
六味地黄丸的创立人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生,钱乙。出自他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钱老师善于化裁古方,创制新方。他的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组成,原是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载八味肾气丸(熟地黄、山茱萸、薯蓣、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的加减化裁,当时多用来当作儿科补肾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世的医家逐步发现这个方剂是滋补肾阴的良药,不光可以用于小儿,成人也很受用。所以纷纷临床应用,流传至今。
此方的主治为: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健忘耳鸣,失眠多梦,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胁痛,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或闭经,舌红少苔,脉细数。
此方共有6味中药。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茱萸与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特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肾虚分肾阴虚和肾阳虚。综上,此方是补肾阴虚的,而并不对症于补肾阳虚。所以如果连自己是阴虚还是阳虚都搞不清楚的老同学,还羞于来向专业的我请教的,那乱吃一气,最后害的还是自己。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谈到补肾,不用一副不好意思的笑咪咪的说我知道是六味地黄丸。其实你并不知道!补肾要分阴阳,学问可深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服用六味地黄丸也有禁忌症。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者不宜服用;明显是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不宜服用,肾阳虚的人面色偏白,体质虚弱,怕冷。许多因肾阳不足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还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就会“雪上加霜”。此外,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中老年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更要谨慎。
肾好!强劲的发动机!
肾为先天之本,肾好,你就可以任性;肾好,你还可以容颜衰老的慢一点,不用去做啥韩式半永久。做为医生的我,希望我的病人在认真负责的治疗下身体变好,那就是医生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