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18日,雨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个公告,修订六味地黄丸制剂说明书。
对于六味地黄丸,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因为商家的广告太厉害了,以致很多患者都咨询我想吃六味地黄丸来补肾。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真诀》,是一款儿科用药,化裁自金匮肾气丸。
主要是用于治疗:
儿本虚怯,由胎气不成,则神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囟开也,)面色?白。此皆难养,纵长不过八八之数。若恣色欲多,不及四旬而亡。或有因病而致肾虚者,非也。又肾气不足,则下窜,盖骨重惟欲坠于下而缩身也。肾水,阴也,肾虚则畏明,皆宜补肾,地黄丸主之。
地黄丸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六味药组成。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
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
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
所以此方是补肾阴为主。
根据临床需要,又有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等等,都是根据病情调整。
这也正是中医的特点之一,个性化诊疗,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地黄丸本是好药,关键在于使用的人。
所以在中医眼里,药并无好坏贵贱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之别。
成药因其固定成分,必然没有汤药灵活。
所以本人对于中成药很少使用,毕竟人不可能按照要生病。
即使要使用中成药,也应该根据患者的体质定制,而不是一方了之。
那么这次修改六味地黄丸的说明书说明什么呢?
只能是:滥用!
所谓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
监测数据显示,六味地黄制剂有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胃肠不适、食欲不振、便秘、瘙痒、皮疹、头痛、心悸、过敏等不良反应报告。
这个只是监测数据,那么没有监测到的呢?
我相信以后这种不良反应会越来越多。
对于这些问题,本人只能这样建议:
1、中成药是固定成分的药,只能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不是个性化的。虽然很多中成药属于OTC(非处方药),但真心不建议大家根据说明书买药。更不要把中成药当成保健品,长期服用。
2、既然是中成药,也需要中医理论的支持,无辨证不使用。所以即便要使用中成药,也千万不要吃西医给你开的。前几天一个社康的朋友,说他的同事只会开逍遥丸,吃出很多问题。
3、找中医看病,不要怕麻烦,还是要辨证施治,才能扶正祛邪而不伤正。如果确实不方便喝汤药,那也要吃定制的成药,尽最大可能避免药物的偏性。
随着监测系统的完善,这样修改说明书的公告一定会越来越多。
huanghaitao学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扬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