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就是咳嗽咽干咽痛口苦便秘长痘

本期导读

不是所有的上火都能喝凉茶「灭火」。

「上火」,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听到的一个词,似乎一年四季都能见到。

秋冬时节,凉意渐浓,忍不住吃顿暖洋洋、热辣辣的四川火锅,第二天就咳嗽、咽干、喉咙痛;

夏天,约上朋友吃烧烤、喝啤酒,没多久就觉得嗓子冒烟、喉咙痛,鼻子里呼出的都是灼热的气息;

春天,总觉得内心烦躁,容易生气,一些朋友还会伴有头胀头痛、口干口苦,更严重者,甚至会失眠多梦,或出现目赤肿痛的表现

……

不少人出现上火的情况,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泡杯菊花、金银花水来「灭火」,南方地区的朋友,则第一反应就是「喝凉茶降火」。

但,不是所有的上火都适合喝凉茶!

上火有实火和虚火之分:如果是实火,喝完凉茶之后可能上火就消失了;但如果是虚火,不仅效果差,甚至有可能引起腹泻腹痛、四肢冰冷之类的问题。

中医如何看「火」?

「上火」其实在中医和西医里面都不是一个标准的医学术语,实际上是包含了喉咙痛、口腔溃疡、睡不好、痤疮、便秘、口苦口气、眼屎多、痔疮出血等一系列症状。

因为这些症状很直观,很像是有把火在我们身体的上部烧,所以一旦「上火」了,普通人就想着赶紧去「灭火」。因为没有正确的中医养生理念,很多人碰到「上火」时还是以「对抗」为治疗思路。

在《中医基础理论》当中,讲过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当一个人阳气偏盛的时候,会出现一些热象。当一个人阴气偏盛的时候,会出现寒象。不管是阳盛还是阴盛,这种证都叫实证;阳盛则热,这种情况叫「实热证」;阴盛则寒,叫「实寒证」。

阴虚则热,阳虚则寒。就是说,当阴虚的时候,相对会阳亢,于是出现一些热象,这个热象比较虚弱,叫「虚热证」;而当阳虚的时候,相对会阴盛,于是会出现一些寒象,所以阳虚则寒,叫「虚寒证」。

那么,在生活当中,我们该如何判断这个人上的究竟是什么火,又有怎样的解决办法呢?

你上的是什么火?

?实火?

「实」乃有余之火,一般可再分为阳盛、湿热与邪郁(如痰阻、瘀阻、食积、气郁等)化火等,常见有如咽喉不爽、口舌生疮,有口气,尿黄等。

按中医「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这类火大多可以喝凉茶来清火,只是不同的细分类该喝不同的凉茶。

引起实火的原因有很多,举例而言,可见于体力劳动者或青壮年的「阳盛实热」,这类人群一般比较怕热且耐寒(注意:如果又怕热,又怕冷的不算这一类),喜寒凉饮食,常伴有口干、口苦、口臭,面红,食量较大,大便易干燥,小便黄,声音宏亮,精力旺盛。

食物宜忌:通常可以适量多食用绿豆、荸荠、罗汉果、金银花、菊花、竹叶、夏枯草、鱼腥草、侧柏叶、荷叶、梨、枇杷、无花果、橄榄等,忌温热及煎炸饮食。

常用中成药:金银花露、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口炎清冲剂,板蓝根颗粒等。(注意:以上饮食和药物,建议在专业医生的辨证下指导使用。)

部分湿热体质的人群稍不注意,比如经常喝酒,或过吃肥甘厚味,也容易诱发「实火」。

这类人群常伴有面部油腻感,口黏腻,口甜或口苦,多汗且粘,头、身困重,常大便粘、有解不尽感觉,小便黄,女子带下色黄,男子阴部潮湿而臊味重。

饮食宜忌:可适当多吃薏苡仁、赤小豆、冬瓜、丝瓜、黄花菜、马齿苋、茯苓、土茯苓、荷叶、栀子、等,忌酒、忌油腻。

常用中成药:六一散、鸡骨草胶囊、垂盆草冲剂、金钱草冲剂、二妙丸、四妙丸。(注意:以上饮食和药物,建议在专业医生的辨证下指导使用。)

?虚火?

还有一种火,是「虚火」,大多因身体缺少了滋润的物质而诱发,这种情况,不能清除,而是要补。

中医认为,阴阳是同时存在的,两者力量平衡则身体正常,如果其中一方缺少,则另一方就会显得有余,但这种「有余」只是相对而言的。

举例而言,如果阴缺乏,阳就会显得有余,这种「有余」的表现部分跟「上火」非常的类似。这叫「虚火」。

最常见的,就是「阴虚火旺」,这类人易上火,较常人怕热,耐寒(如果同时也怕冷的不算此类),手足心热,易有烦热感,易口干,体形多瘦,易盗汗、颧红,或午后面红、面部易有热感,唇红,皮肤干,大便干燥,小便黄,舌偏红,舌上少苔或水份少,脉细数。

饮食宜忌:可适当多吃枸杞叶、番茄、银耳、木耳、无花果、橄榄、桑椹、黑芝麻、梨、龟、蜂蜜、百合、玉竹、枸杞子、北沙参、麦冬、天冬、石斛、白芍、柏子仁、阿胶、龟胶等,忌温热、煎炸饮食。

常用中成药:据阴虚的不同部位或方向,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丸、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麻仁润肠丸、麻仁丸、生脉饮、天王补心丸(丹)等。(注意:以上饮食和药物,建议在专业医生的辨证下指导使用。)

虚火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就是阳虚阳浮,这也可以说是假火,我们前面提到的火需辨真假,辨的重心就是它。至于辨识方法,由于牵涉几类问题,一言难尽,限于篇幅,不作展开。

在生活当中,如何判断这个人到底是实火还是虚火?

不同体质的人群,究竟该如何调理?

一年四季、不同年龄的人群,该如何制定养生方法?

敬请留意10月22日(周四)晚19:30,有五十余载临床经验的麦桂荣大夫将进行公益直播,主题为《漫话养生之体质与养生》。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design.com/lwdhwsyrq/68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