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伟大的中医药宝库中,有很多经典处方,六味地黄丸就是其中之一。六味地黄丸早在宋代就出现了,最初只是儿科专用药,用于治疗小儿发育迟缓。而不是现在意义的男性用药。
六味地黄丸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中成药,主要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肾阴虚症候,其处方组成为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
然而,除了治疗以上说明书所列症候外,六味地黄丸还可以治疗很多慢性病,比如妇女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早衰等慢性疾病。
高血压高血压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收缩压大于mmHg,舒张压大于90mmHg,符合其中之一便是高血压。中医认为久病必虚,既然是慢性病,其发病机理多是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导致血压升高。由于肾是先天之本,肾阴是人体一切阴液之本,阴虚的本质是肾阴不足,不能滋养全身各脏腑,使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肝脏没有得到有效滋润,肝脏阳气没得到有效制约,虚阳上浮导致血压升高而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六味地黄丸能滋补肾阴,使上浮的虚火下归于肾,血压下降。熟地、山药、山茱萸滋补肾阴,抑制阳气上浮;牡丹皮清退虚热,凉血;茯苓、泽泻利水渗湿,降低血容量,诸药合用,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慢性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空腹血糖(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大于等于7.0mmol/L或餐后任意时间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临床血糖偏高,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中医辨证多属于肾阴不足引起的消渴症。肾阴不足,津液亏损造成的肺胃虚热是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缓解糖尿病津液不足引起的口渴多食症状。现在研究认为,六味地黄丸处方中熟地、山药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特别是熟地中的梓醇是降低血糖的有效成分,因此六味地黄丸可辅助降血糖。
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及骨质疏松更年期妇女的临床表现有潮热、失眠、焦躁、情绪不稳等明显肝肾阴虚火旺症状,是典型的阴虚阳亢表现。肾阴是人体一切阴液的根本,六味地黄丸中熟地、山药、山茱萸具有强大的滋阴补肾作用,抑制阳气上浮;茯苓健脾安神;泽泻、丹皮清退虚热,诸药合用,可明显缓解更年期妇女的潮热、失眠、烦躁、出汗等阴虚症状。骨质疏松是骨额缺钙造成的,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补肾就能补骨,更年期妇女有阴虚症状,其骨质疏松特别适合六味地黄丸。现在研究认为,六味地黄丸能促进钙的吸收,所以常与钙同用治疗骨质疏松中医辨证属于肾阴虚者。
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以精神和躯体功能衰弱症状为主,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劳,常伴情绪紧张、烦恼以及紧张性头痛和睡眠障碍。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特别适用于阴虚型神经衰弱,表现为失眠烦躁、兴奋、手足心热、出汗等阴虚症状者,方中熟地益精填髓,营养大脑神经,与山茱萸联用具有强大的滋阴补肾作用,直接补充肾阴,抑制虚火上浮;茯苓健脾镇静安神,与健脾益肾坚阴的山药联用,具有促吸收,补而不滞的作用;泽泻、牡丹皮利水渗湿,清退虚热,改善患者烦躁出汗症状。诸药协力,标本兼治,改善患者阴虚症状,促进睡眠。
延缓衰老,增强记忆力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主管人体生长发育。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肾精由盛而衰的过程。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泄,补而不滞,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早衰、记忆力减退有较好疗效。熟地、山药、山茱萸三药合用,滋补肾阴,使肾精充足,衰老延迟;茯苓、泽泻、丹皮三药健脾渗湿、退虚热。
现在研究认为六味地黄丸能明显增加阴虚动物体重,增强其抗疲劳、耐低温和耐缺氧能力。六味地黄丸延缓衰老,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对阴虚型老年性痴呆有一定治疗作用。台湾中国医药学院谢明村教授动物实验表明,六味地黄丸可诱发动物改善学习记忆障碍,有助于增强记忆力。六味地黄丸对改善健忘及老年性痴呆有一定疗效。
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好药,但切记不可滥用,不可长期大量服用,以免损伤人体阳气。当出现怕冷、手足不温、夜尿频数清长、大便稀溏或水肿、咳嗽痰多、纳呆等阳虚症状时,应按医嘱对症服用温煦阳气的药物或健脾化痰的药物,不能服用六味地黄丸。
倪先锋
微问诊医药师团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