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

“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儿科”钱乙与六味地黄

一说起中医的儿科,咱们就不得不需要先来认识一个人,可以说,现在的医家只要是搞儿科的,都必定有读过这个人的有关著作,有过一定的了解,他就是儿科大师——钱乙。

钱乙,字仲阳,宋代东平人,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后其学生阎季忠把他的理论和经验加以整理,编成了《小儿药证直诀》,这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儿科专著,至今广为各医家所学习,可以说是中医学习儿科必看书目之一。他从事儿科40余年,积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其中就有这么一则医案小故事。

有这么一天,钱乙和弟子阎孝忠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前贤张仲景《金匾要略》八味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遗忘了吧?”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您以为如何?”这位大夫听了,恍然大悟,连声道:“原来如此!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令人佩服!”

阎孝忠赶紧把老师的话记载下来,后来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下来。直到今天,仍广泛运用于临床,成为众所皆知的著名中成药。

那么接下来,让咱们一起来具体看看这六味地黄丸的灵活之处!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地黄丸”脱胎于《金匮要略》所载的崔氏八味丸,并去掉肉桂、附子,名曰“地黄丸”。从此地黄丸成为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到了明代医学家龚廷贤、薛己等,对肾阴尤为重视,凡肾阴虚者,常常应用地黄丸方。

故《四库全书目录提要》在论及地黄丸立方时说:“本后汉张机《金匮要略》所载崔氏八味丸,(钱)乙以为小儿纯阳,无须益火,除去肉桂、附子二味,以为幼科补剂。明·薛已承用其方,遂为直补真阴之圣药。”随之,薛己在所著的《正体类要》中,将地黄丸的名字前冠以“六味”,于是“六味地黄丸”之名流传于世。

——//“六味地黄丸”主要治疗症状

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首先咱们先看一下症状形成的原因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精亏髓少,骨失所养,则腰膝酸软无力,牙齿动摇;

脑为髓之海,肾阴亏损,髓海空虚,则头晕目眩;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精不上承,则耳鸣耳聋;

肾藏精,为封藏之本,肾阴虚损,水不制火,相火内扰精室,则遗精;阴虚生内热,甚者虚火上炎,则骨蒸潮热,消渴,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小儿囟门久不闭合,亦为肾虚生骨迟缓所致。本证临床表现虽然繁杂,但均不出肾虚精,虚火内扰这一基本病机,且以阴虚为本,火动为标。治宜滋阴补肾为主,“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六味地黄丸如何壮水补肾?

方中重用熟地黄,味甘纯阴,主入肾经,长于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酸温,主人肝经,滋补肝肾,秘涩精气;山药甘平,主人脾经,“健脾补虚,涩精固肾”(《景岳全书》),补后天以充先天,同为臣药。

君臣相协,不仅滋阴益肾之力相得益彰,而且兼具养肝补脾之效。肾为水脏,肾元虚馁每致水浊内停,故又以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阴虚阳失所制,故以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茯苓淡渗脾湿,既助泽泻以泄肾浊,又助山药之健运以充养后天之本,俱为佐药。

选方注意事项

本方熟地味厚滋腻,有碍脾运,故脾虚食少便溏者,不宜使用

此外本方还有许多衍生附方

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都气丸、麦味地黄丸、耳聋左慈丸

以上五方均由六味地黄丸加味而成,都有滋阴补肾的功用。其中

知柏地黄丸因加知母、黄柏清热泄火,故有滋阴泄火之功,适宜于肾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之证;

杞菊地黄丸因加枸杞子滋阴养肝、菊花清肝明目,故有养肝明目之功,适用于肝肾阴虚,两目昏花,视物模糊之证;

都气丸因加五味子益肾敛肺,故有补肾纳气之功,适用于肾阴亏损,肾不纳气之喘咳气逆;

麦味地黄丸因加麦冬润肺养阴、五味子敛肺止咳,故有滋补肺肾,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肺肾阴虚之喘嗽;

耳聋左慈丸因加磁石潜阳、石菖蒲通窍、五味子滋肾,故有滋肾潜阳,通窍聪耳之功,适用于肝肾阴亏,风阳上扰,头晕目眩,耳鸣耳聋之证。

王子接:“六味者,苦,酸、甘、威、辛、淡也。《阴阳应象论》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五脏之精,皆赖肾气闭藏,故以地黄名其丸。地黄味苦人肾,固封蛰之本;泽泻味咸入膀胱,开气化之源,二者补少阴、太阳之精也。萸肉味酸人肝,补罢极之劳,丹皮味辛人胆,清中正之气,二者补厥阴、少阳之精也。山药味甘人脾,健消运之机,茯苓味淡人胃,利人出之器,二者补太阴,阳明之精也。足经道远,故制以大;足经在下,故治以偶.钱仲阳以肾气丸裁去桂、附,治小儿纯阳之体,始名六味。后世以六味加桂,名七味;再加附子,名八味,方义昧矣。”(《绛雪园古方选注》)

张秉成:“此方大补肝脾肾三脏,真阴不足,精血亏损等证。古人用补,必兼泻邪,邪去则补乃得力。故以熟地之大补肾脏之精血为君,必以泽泻分导肾与膀胱之邪浊为佐;山萸之补肝固精,即以丹皮能清泄厥阴,少阳血分相火者继之;山药养牌阴,茯苓渗牌湿,相和相济,不燥不寒,乃王道之方也。”(《成方便读》)

总结

本方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六药合用,三补三泻,以补为主;三阴并补,以补肾主。且寓泻于补,补不碍邪,泻不伤正,为平补少阴的常用方剂。

附上方歌,便于记忆“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益肾肝,

山药丹泽萸苓掺;

更加知柏成八味,

阴虚火旺可煎餐;

养阴明目加杞菊,

滋阴都气五味研;

肺肾两调金水生,

麦冬加入长寿丸;

再人磁柴可潜阳,

耳鸣耳聋俱可安。

”—END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老牌白癜风医院
老牌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design.com/lwdhwzl/43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