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张锡纯学习山药的6种妙用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导读

山药于临床真的很好用,其滋脾阴之疗效可为补脾之最。特别是应用于小孩感冒之后正气不足偶有流涕,偶咳嗦,以山药煮水代茶饮,每每有速补足正气之奇效,今天一起详细学习山药的妙用吧。

山药之妙用——《衷中参西录》学习札记

山药又名薯蓣,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为三焦平补药。自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用拟薯蓣丸以来,历代医家皆嫌其平,立方遣药,不委大任,几至埋没良药。翻阅古今方剂,以山药为君者,确属鲜见。近代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反旧习,书中所载方剂用山药者将及其半,且常以山药为君。每能救人于垂危,得心应手,效如桴鼓。张锡纯实为知山药者,《衷中参西录》实为集山药之大成者。其运用之妙,大可揣摸,大可效法。试窥其一二。

一、阴虚劳热

阴虚劳热乃阴分虚损之证,多为病久虚劳,形体羸瘦,饮食少纳,或咳嗽喘促,或自汗发热,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脉多虚弱微细。病有肺阴虚者,有肾阴虚者,然多以脾伤为病之本。山药味甘主补,补肺、补肾而以补脾胃为先,药中肯綮,乃治虚劳之圣药也。《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共11方,用山药者十有其九,其中“一味薯蓣饮”单用山药一味。

张氏曾治一老翁患咳嗽痰喘三十年,宿病陡发,发热、咽干、头汗出,不能食。证属肺气与脾阴肾阴将竭,有不可终日之势,多药无效,医者为之束手。改用生怀山药克,加玄参9克。一剂见效,二剂大见效,三剂而病愈强半。余在临床凡遇阴虚内热,病势较久者,常仿张锡纯用山药之意,在应证汤药中加入大剂山药,或用“一味薯蓣饮”,“薯蓣粥”。

曾治一少年患者,因肺痨辍学数月,盗汗夜热,体瘦少食,舌质嫩红,属肺脾阴虚。先用“月华丸”方重用山药,后用“薯蓣粥”作饭常服,病势渐愈,身体渐胖,重新入学。其他如少女虚劳,月信不通;产后亏虚,发热自汗;脾阴暗伤,饮食懒进,亦皆能随手取验。山药之性,滋而不腻,不寒不燥,性特和平,可以久服无弊,而且药广价廉,对于虚劳之证,最为适宜。

二、阴虚喘息

喘息病因甚多,阴虚喘息,概指肺肾阴虚之喘息。肺主气,司呼吸。肺阴虚,内热由生,热迫于肺则作喘。肾主纳气,肺吸入下行之气,靠肾容纳收敛,使之归根。肾阴虚气不摄纳,则肺下达之气失其归纳之所。

对此肾阴虚不纳气喘息,《衷中参西录》创“薯蓣纳气汤”,用山药、地黄补肾以为君,萸肉、龙骨等为佐使。治疗老年喘息,呼多吸少之症俱获良效。

因山药补肾兼能补肺,并有收敛之力,其治喘之功最弘,所以定名“薯蓣纳气汤”。至于肺阴虚之喘咳劳嗽,《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诸方皆可选用,可倍山药用量加牛蒡子。山药滋脾肺之阴治其本,牛蒡子体滑气香、润肺利肺治其标。二者合用有相得益彰之妙。

笔者临床遇一老妇高氏,素有喘疾,发则呼多吸少,喘不得卧,常感口燥咽干,夜间必饮水一壶。证属阴虚喘息,迭经服药皆无大效,投以“薯蓣纳气汤”一剂而喘止,深信张锡纯之说不虚也。

三、呕吐泻痢

《衷中参西录》治呕吐方载“薯蓣半夏粥”,用于胃气上逆,冲气上冲,呕吐不止,闻药气则呕吐益甚,诸药皆不能下咽者。凡呕吐者当此胃气上逆之时,骤进汤药,往往一服即吐,止呕之药难奏止吐之效。张锡纯用半夏合山药作粥,半夏和胃降逆缓治其本,山药粘稠恋胃不致药物呕出急治其标,此山药所以用于呕吐者也。

《衷中参西录》治疗泄泻,方多不离山药,凡泄泻日久,多气阴两虚兼湿邪留恋,山药双补气阴又有分利去湿之功,治疗泄泻最为切用。尤其当于夏秋之令,小儿贪凉饮冷易受湿邪,伤于脾胃,随之滑泄,久则气阴亏耗而湿邪不去,单用滋补或漫谈分利皆为临床所忌。惟有山药补而不腻,补中有消,可以放心使用,利小便分清浊而使大便得固,不失为儿科之妙品。

余在临床遇有日久滑泻,体倦乏力,口干渴不喜饮而小便不利者,必首用山药,多能取效,较之温润淡渗之辈确有独到之力。

张锡纯治痢亦喜用山药。久痢滑脱,气阴耗伤,自是取其补脾厚肠胃,扶正祛邪之意。然热痢下重者亦破格用之。“通变白头翁汤”即以白头翁等苦寒药中加入山药,不伤脾肺,虚实夹杂者服之无碍。

证有实中挟虚者,若不知通变之理,一味以苦寒泻之,痢后常可转而为泻。加入山药一味使脾胃得护,即能防患未然。然于此病盛之时,痢邪鸱张,遽用山药补之,岂无留邪之患?张锡纯认为,山药之补不同于参芪,其力饶而性略钝。况此药用于寒凉、通利药之后,使邪先去而后发其从容之补性,乃万全之策,决无留邪之虞。数经临床效验,较之惟以苦寒治痢者获益为多。

四、消渴

消渴一证,分上、中、下消。概因肺脾肾三脏阴亏,火旺灼津。或因肺燥、津液失于输布,肾乏滋助,则肾阴亏虚,津液不得上承肺胃,精微转而下注,口渴多饮、多尿,发为消渴;或因过食甘肥,脾胃积热,胃热炽盛,消谷善饥,胃阴为之枯耗,亦发为消渴。根据病机,消渴之治当以调理肺、脾、肾三脏为其要。山药善滋阴液而入肺、脾、肾三经,用于消渴正合其性。《衷中参西录》治消渴方皆用山药,临床应用屡试屡效。或用生怀山粉常服,亦有良效。根据现代科学研究,山药能降尿糖,可为佐证。

五、淋浊带下,妇科诸疾

《衷中参西录》治疗血淋、膏淋、劳淋、寒淋以及尿浊之证,皆以山药为君。

纵观古来治淋之方用山药者甚罕。山药之性何以与淋证相合?

张锡纯答云:“阴虚小便不利者,服山药可补,滋阴利小便;气虚小便不摄者,服山药可补气摄小便;盖山药为滋阴固肾之良药,以治淋证之淋涩频数,诚为有一无二之佳品,再因证加他药辅佐之,所以投之辄效也”。

妇科门中,山药之用亦不逊色。冲任诸疾,如赤白带下,用山药滋真阴固元气;血枯经闭,阴虚作热,用山药补气阴、益血海;子宫虚寒,久不受孕,用山药固本安冲。但有癥瘕积聚者,不用山药。

六、温病

温热之邪最易伤津劫液,治疗温病必用滋阴之法,所谓“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明清以来温病大家所选滋阴药,不外生地、麦冬、沙参、玉竹之类,少有用山药者。《衷中参西录》于风温、春温、暑温乃至湿温中,或兼食滞吐泻,腹痛下利;或兼咳嗽喘促,阴虚发热,或兼体虚气弱,斑疹吐衄;或瘥后调理、劳复食复,皆用山药。大凡阴液亏虚则失生气之源,所以温病中气阴两虚者居多。山药既善滋阴养液,又能扶脾益气,较单纯滋阴之品更胜一筹。湿温证中,亦有湿邪留恋而兼阴虚者,祛湿则耗其阴,滋阴则助其湿,医者最感棘手。必慎选良药,使湿去而不碍阴,护阴而不助湿。惟山药最当此任,不乏生津养液之力,又具利尿祛湿之功,为不可多得之珍品。

张锡纯治疗温病之阳明热炽而素有内伤,元气素弱者,用《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但以山药代粳米,粳米仅能调和胃气,而山药兼能固摄下焦元气,元气虚者不致因石膏知母之寒而作泻。山药又能滋阴,与白虎同用,既祛实火、又清虚热,有兼治内伤外感之妙。笔者临床常仿张锡纯之意,遇白虎汤证,始则石膏山药等量同用,继则减石膏而加山药,确有兴利除弊之效。

《衷中参西录》用山药处颇多,山药之功,发挥无余。张锡纯对山药所以如此推崇喜用,皆以其用则有效故也。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大凡一切虚损之症,肺脾气虚,肺肾阴虚者皆可重用。对于劳热、虚喘、滑泻、消渴有卓效,可以独用。山药之用,堪比参芪,不亚地萸,勿以其性平而小用也,临床不妨亲试。山药必须生用,炒焦则分毫无效。

山药在儿科中的应用

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

  小儿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说小儿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都未发育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越是在年龄幼小的儿童,表现越是突出。从脏腑娇嫩的具体内容看,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表现尤为突出。肺主一身之气,小儿肺脏未充,主气功能未健,而小儿生长发育对肺气需求较成人更为迫切,因而称肺脏娇嫩。小儿初生,脾禀未充,胃气未动,运化力弱,而小儿除了正常生理活动之外,还要不断生长发育,因而对脾胃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之气的要求则更为迫切,故显示脾常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寓元阴元阳,甫生之时,先天禀受肾气未充,需赖后天脾胃不断充养,才能逐渐充盛,这又与儿童时期迅速长养的需求常显得不敷所求,故称肾常虚。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是常见的药食两用中药。曾以“署豫”之名首载于《本经》,因避讳,改称山药。《本经》曰:“味甘,温。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中药学》指出山药的功能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现代研究指出,因山药含有较多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可做成食物长期服用,对慢性久病或病后虚弱羸瘦,需营养调补而脾不健运者,则是佳品。

  清代名医张锡纯对山药的应用研究可谓是炉火纯青,物尽其才。在他的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载医方总计一百八十余首,而用山药者竟达50余方之多。认为山药能够治疗的病约占内科疾病的百分之三十五。他还特别推崇山药食疗法,他认为用山药煮成粥可以滋阴退热、生津止渴,因其口感甚好,对于治疗儿童的疾病效果更佳。

山药在儿科中的应用

  小儿哮喘(缓解期)之肾虚不纳证:肾气虚弱,摄纳无权,以肢冷畏寒,动则气短,面色?白,腰膝酸软,尿床或夜尿增多,生长发育迟缓,舌淡,苔薄,或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为常见症状的证候,治法为补肾固本。方选金匮肾气丸。处方: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牡丹皮、附子、桂枝。其中山药滋脾固肾,重在滋补脾阴,脾阴为脾阳的物质基础,中焦健运化行,既可辅助心火下行,又可增强运化之力,以后天补先天。

  小儿泄泻之脾虚证:此证患儿多形体瘦弱,面色欠华,泻下稀便,其色淡黄,夹杂未消化之食物,腹软不痛,肠鸣辘辘,纳少,舌淡、苔白腻,指纹淡暗,脉细弱。患儿素本脾虚或因病后失调、喂养不当、伤及脾气,乃至生化无权,水湿内生而发为泄泻。治法为健脾燥湿以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处方: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山药为平补脾胃之品可助人参、白术以健脾益气,兼以厚肠止泻。小儿厌食和水肿之脾虚证治法同此。小儿遗尿之脾肺气虚证,治疗可选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小儿疳证:形体略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不思饮食,精神欠佳,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质略淡,苔薄微腻,脉细有力。治法:调脾健运。方选资生健脾丸。处方:党参、薏苡仁、茯苓、山楂(炒)、白术(炒)、砂仁、甘草(炙)、芡实(炒)、麦芽(炒)、橘红、六神曲(炒)、广藿香、山药、桔梗、莲子肉(炒)、黄连(姜汁炒)、白扁豆(炒)、豆蔻。山药助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君药健脾补气。

  小儿发育五迟之肝肾不足:筋骨发育迟缓,坐、立、行走、牙齿的发育都迟于同龄小儿,颈项萎软,天柱骨倒,舌淡,苔薄,脉细软。治法:补肾养肝。方选加味六味地黄丸加减。处方:鹿茸、五加皮、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等。山药的主要功能就是健脾。小儿发育五软之脾肾两亏,治疗同五迟,可合补中益气丸。

 

 小儿尿频之脾肾气虚:脾肾气虚,膀胱失约,以病程日久,小便频数,滴沥不尽,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甚则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大便稀薄,眼睑浮肿,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为常见症的小儿尿频证候。治法益气补肾,方选缩泉丸。处方:山药、益智仁、乌药。山药补肾固精。

江湖高手,拈花采叶,皆可化为利器,杀人于顷刻。高手治病,同样如此,寻常之物,化作非常之用,救人于旦夕。且看张锡纯先生山药之用。

治阴虚劳热,或喘,或嗽,或大便滑泻,小便不利,一切羸弱虚损之证。

生怀山药轧细过罗,一斤,,上药一味,每服用药七八钱,或至一两,和凉水调入锅内,置炉上,不住以箸搅之,二三沸即成粥服之。若小儿服,或少调以白糖亦可。此粥多服久服,间有发闷者。掺以西药白布圣一瓦同服,则无此弊,且更多进饮食。

按:白布圣乃取吃乳之小猪、小牛胃中津液,而制为白粉者也。其性善助胃消化,每食后服二瓦,则化食甚速。然久服之,生脾胃依赖性,与健补脾胃之药同服,则无斯弊。此药东人更以糖制之,名含糖白布圣,以治小儿尤便。

门生,吴书林,年二十一。羸弱发热,脉象虚数,不能饮食,俾早晚服山药粥,加白布圣。晌午单服玄参三钱,煎汤服。如此数日,食量增加,发热亦愈,自此健壮。一妇人,年三十余。泄泻数月不止,病热垂危。请人送信于其父母,其父将往瞻视,询方于愚。言从前屡次延医治疗,百药不效。因授以山药煮粥方,日服三次,两日全愈。又服数日,身亦康健。一娠妇,日发痫风。其脉无受娠滑象,微似弦而兼数。知阴分亏损,血液短少也。亦俾煮山药粥服之即愈。又服数次,永不再发。

奉天大东关,关氏少妇,素有劳疾。因产后暴虚,喘嗽大作。治以此粥,日服两次,服至四五日,喘嗽皆愈。又服数日,其劳疾自此除根。奉天大东关,学校教员郑子绰之女,年五岁。秋日为风寒所束,心中发热。医者不知用辛凉表散,而纯投以苦寒之药,连服十余剂,致脾胃受伤。大便滑泻,月余不止,而上焦之热益炽。医者所辞不治,始求愚为诊视。其形状羸弱已甚,脉象细微浮数,表里俱热,时时恶心,不能饮食,昼夜犹泻十余次。治以此粥,俾随便饮之,日四五次,一次不过数羹匙,旬日全愈。

农村小儿,于秋夏之交,多得滑泻证。盖农家此时多饮凉水,而小儿尤喜饮之。农家此时多食瓜果,而小儿尤喜食之。生冷之物皆伤脾胃,脾胃伤则滑泻随之,此自然之理也。而滑泻之证在小儿为最难治。

盖小儿少阳之体,阴分未足;滑泻不止,尤易伤阴分。往往患此证者,数日即浑身发热,津短燥渴,小便不利,干呕懒食,唯嗜凉物。当此之际,欲滋其阴,而脾胃愈泥;欲健其脾,而真阴愈耗,凉润温补,皆不对证,而小儿又多苦服药,病家又多姑息,以婉随小儿之意,以致迁延岁月,竞成不治者多矣。惟山药脾肾双补,在上能清,在下能固,利小便而止大便,真良药也。且又为寻常服食之物,以之作粥,少加砂糖调和,小儿必喜食之。一日两次煮服,数日必愈。若系哺乳稚子,不能食粥,即食之亦不能多者,但浓煮生山药汁饮之亦可。愚以此方治小儿多矣。志在救人者,甚勿以为寻常服食之物而忽之也。山药之功效,一味薯蓣饮后曾详言之。至治泄泻,必变饮为粥者,诚以山药汁本稠黏,若更以之作粥,则稠黏之力愈增,大有留恋肠胃之功也。忆二十年前,岁试津门,偶患泄泻,饮食下咽,觉与胃腑不和,须臾肠中作响,遂即作泻。浓煎甘草汤,调赤石脂细末,服之不效。乃用白粳米慢火煮烂熟作粥,尽量食之,顿觉脾胃舒和,腹中亦不作响,泄泻遂愈。是知无论何物作,皆能留恋肠胃。而山药性本收涩,故煮粥食之,其效更捷也。且大便溏泻者,多因小便不利,山药能滋补肾经,使肾阴足,而小便自利,大便自无溏泻之患。按:生芡实轧细作粥,收涩之力过于山药,而多服久服易作满闷,不若山药作粥,可日日服之也。

山药治疗闭经

闭经原因不外虚实两端。虚者,或因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或因素体气血虚弱。实者,或因气滞血瘀,或痰湿内阻,冲任不通之故。笔者曾治一闭经患者,用益气扶脾,养血调经;滋补肝肾,养血调经;理气行滞,活血化瘀诸法未效。余沉思,久恙之疾,非急于求成者可为,遂以毛山药每日30g,加食糖煮食,1个月为1个疗程,拟服3个疗程后,再以山楂30g加红糖蒸服,患者仅服2个疗程,月经即来潮,续服2个月,月经通调,体健神旺。山药,甘平,入脾、肺、肾经。本草诸书记载山药具有“益肾气,健脾胃,止泻利,化痰涎,润皮毛”等功效,“主伤中,补虚羸……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张锡纯推崇山药液多质浓,强志育神,补脾土之功最捷,健脾补中气而不滞气,养肺肾之阴血不碍渗湿,温养中兼有收涩,用之虽功缓而效捷。《黄帝内经》云:“脾主思”,“脾藏意”,闭经多因思虑劳苦,积郁日久而伤脾。今取山药补脾胃,功专力达,精充血旺,气郁可解。再使好言慰之,神情畅悦,共奏水到渠成、经调体健之功。闭经治法虽多,未见以此药为主的临床报道,书此供同道教正。在以山药为主治疗闭经的过程中,若患者气滞血瘀征象明显,可酌配赤芍、红花、香附等药;若肝肾亏虚显著者,可酌加阿胶、龟板、鸡血藤之属;若痰湿重者可配苍术、茯苓、半夏诸药,不可守株待兔。

精简用药法: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学一味药—山楂

学一味药—防风

学一味药—小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design.com/lwdhwzl/54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