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是人们熟知的补肾良药,也是药店里常年的畅销药,其主要功效是滋补肾阴。
六味地黄丸的来历六味地黄丸最早源自“医圣”张仲景的名著《伤寒杂病论》的“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
北宋,太医丞钱乙认为肾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强调补泻要同时进行。于是从“金匮肾气丸”入手,创制了滋补肾阴的名方——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
六味地黄丸——更适用于肾阴虚需要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肾阳虚不宜用此药。
肾阴虚的典型症状
潮热盗汗、手心、脚心烦热、口燥咽干,遗精、梦遗、早泄等。肾阳虚的典型症状
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肾阳不足的人,也可能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滑精等性功能问题。
六味地黄丸是如何滋补肾阴的?在六味地黄丸的方剂组成中,三味补药、三味泻药: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称为三补,三味药相配,共同发挥补益肝、脾、肾的作用,效力全面,且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可治“本”。
熟地黄
滋肾填精以养肾阴,是方中的君药
山药
补益脾胃以益脾阴,是方中的臣药
山茱萸
温养肝肾以养肝血,是方中的臣药
泽泻、丹皮、茯苓称为三泻,这三味药物为泻药,泻湿浊,平其偏盛,为佐药,是治标。
泽泻
泄肾利湿,并可防止熟地黄过于滋腻
丹皮
清泻肝火,同时可以制约山茱萸的收敛作用
茯苓
淡渗脾湿,帮助怀山药健运脾胃
治疗慢性疾病和疑难病也有良效六味地黄丸为滋阴补剂的代表方剂,常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各种疾病。近年来,医疗界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疑难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治疗糖尿病、消除肾炎蛋白尿、治疗甲胎蛋白低浓度持续阳性、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治疗复发性口疮、治疗牙周脓肿、治疗慢性鼻炎。
人体上自带的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每味药的剂量都很有讲究,中成药中每味药的剂量又是固定的,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可是总找医生调整剂量是件麻烦事,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解决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体上本来就“自带”了六味地黄丸,可以在人身上找到具有相似功效的六个穴位:太溪、太冲、太白、然谷、行间、大都。
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经常用手按揉这三个穴位可以补益肾、肝、脾。
然谷穴、行间穴、大都穴——常按揉这三个穴位可以泻肝火、祛脾湿。
以上六个穴位配合起来,便组成了人体自备的六味地黄丸,每天按一按不但能收到补肾阴、清虚热的效果,还能避免因药物剂量不当造成的危害。
简化版的六味地黄丸因为穴位具有良性、双向调节的优点,因此不用担心像服中药一样带来滋腻的副作用,所以仅用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三个补穴就可以替代六味地黄丸。
由于肾为五脏之根,所以如果进一步化繁为简,只按揉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就可以代替上述六个穴位,成为最简便版的六味地黄丸。
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的人群1.健康人群
对于正常人群,如果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不适宜于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
2.明显是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
肾阳虚的人面色偏白,体质虚弱,喜夏不喜冬,这样的人不适于吃六味地黄丸。许多因肾阳不足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如果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就会“雪上加霜”。应该选择治疗肾阳虚的药物,比如金匮肾气丸。
3.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
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中老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更要谨慎,不能长期连续服用。
不想按摩也不愿吃药的,可以艾灸以上穴位,见效更快!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互联网,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号无关。内容只供读者参考;艾灸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广告
艾灸首选艾艾贴
产品优势
一般市面上流通的传统艾条艾绒成份为5:1或10:1,而艾艾贴选用医圣故里“蕲艾”五年黄金艾绒精提纯,30:1,即用30公斤艾叶提纯出1公斤黄金艾绒,绝无添加香料、焦油。品质极好,烟量少,能量大,其作用是传统艾条的3-5倍!
艾艾贴口碑棒,易操作,很安全,便于携带,随时随地想艾就艾,解放双手,行动坐卧不受限制!
艾艾贴独特的“倒流塔香”原理,让艾烟向下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穴位。将艾、火、烟的作用充分发挥。
艾艾贴与传统火头朝下的艾灸相比,其性质温和,更适合日常养生保健。适合男女老少使用(孕妇除外)。
另外,传统艾灸使用时存在易烫伤、施灸面积小、费时费力等问题,而温炙棒和随身灸盒由于金属或木制外表的阻碍影响了效用与灸感,艾艾贴的创新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艾灸操作不便、易灼伤、调理慢等难题,使我国博大精深的艾灸调法的推广和普及更为简单给力。
使用方法:
本产品只走微商与实体渠道,有意购买或代理的朋友请加北京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