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点中医养生知识
﹀
﹀
﹀
/12/04
中医经典解读——《药性赋》(寒药篇)
软紫草凉血而疗斑疹;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软紫草
软紫草,又名新疆紫草。是生长于新疆天山的一种草,表面呈紫红色或紫褐色,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入药部位为其根。具有消炎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收敛止血的功效,因此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描述:"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涩者宜用之。
紫草性味甘、咸,寒。归心、肝经。有凉血,活血,有解毒透疹的功效。故对血热毒盛,麻疹、斑疹透发不畅等症,均可与其他解表药配伍应用;如疹出而色甚深,呈紫暗色而不红活者,这也是血热毒盛的症候,须以凉血解毒药如丹皮、赤芍、银花、连窍等同用。软紫草还可以预防麻疹,可减轻麻疹症状或减少麻疹发病率。
熟地黄
地黄之所以广为应用,一是因为它能补肝血,滋阴液。所以《药性赋》说它补血。二是它能够补肾水,填精髓,凡是久病虚劳,中医有个观点叫做劳损,穷必及肾,虚损到最后没有不累及到肾的。故而重病虚损到后来经常也要使用到地黄。
地黄善于吸纳土中精华,所以它才能成为药中补精血的精华。熟地能够补血且疗虚损,古人说药之最精华膏油者,莫如熟地,熟地拿在手中一捏,就感觉非常滋润柔腻,尝一尝也是那感觉。熟地色黑,能大补人体肾精肾水,所以六味地黄丸,以它为君药。女人以肝为先天,熟地还可以滋阴养血补肝血,故女人体虚当以补肝血为主。故而补血第一方四物汤里头就有熟地黄。
生地黄
熟地黄偏补阴偏补精血,生地黄却能够清热凉血,当然他也有养阴生津的作用。生地能宣血,宣字有宣通宣散之意,能够让血脉不流通状态,恢复顺畅流通。
血脉瘀滞不通,最常见有三方面原因,用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是直接治疗瘀滞的部位,把血瘀疏散开错。但是若气血是足够的,但是虚实不能对流,这时需要用三七粉。
第三种气血不畅通,是当热邪重到一定程度,津液被蒸干,血脉就会变得瘀暗,粘滞,所以舌头表现出红绛,甚至嘴唇表现出瘀暗之色。这种瘀滞,用补元气药不管用,用打通瘀血,活血化瘀药,也不管用。得用清热养阴的药,把血脉稀释开来,板结的地方自然宣通了。这时就用上了生地黄,让瘀滞的血块斑块消散开来。
千古名方——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儿科鼻祖钱乙在张仲景肾气丸的基础上化裁而出。由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六味药组成。
君:熟地黄
六味地黄丸中君药为熟地黄了,主要作用是直入肾经,能够起到滋阴补血、益肾添精的作用。
臣:山药、山茱萸
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入肝、肾经。与熟地配合,兼入其他四脏,但如此一来,兵力势必不够,其他四脏的病邪拼死抵抗,尤其是肝脏大动肝火,脾脏、肺脏又出现了伏兵,肾脏残余势力擅用水战,该如何是好?现在就要请出佐使药了。
佐使:牡丹皮、泽泻、茯苓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能够准确的、及时的平定肝火。肝火平定,心火自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能够持续渗去脾的湿气。
泽泻味甘淡,性寒,入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等作用。能够利水湿而泄肾浊。
六味地黄丸六味药,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牡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三药共成三泻。如此看,六味地黄丸不只是补肾的,肝脾也一并补了。也正是因为这个方剂设计如此精细,所以在历经千年之后,仍是临床常用的一个著名方剂,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
六味地黄丸加减名方杞菊地黄丸用于人们长期过度用眼,导致阴虚火旺,舌红少苔,眼睛看东西模糊干涩,甚至迎风流泪,杞菊地黄丸能够通过补肾水,以升肝血。
知柏地黄丸是治疗人体消耗真阴过度,过用身体阴血,导致阴虚火旺牙痛的特效方。
麦味地黄丸把心肺的阴分通过麦冬五味子也照顾进去了,直接抓住了补阴的核心,就是要补肺。肺为水之上源,五脏缺乏水津,都要从肺开始下润。肺气肃降滋润,则诸经脏腑百节莫不随之肃降而滋润。可见麦味地黄丸,非独滋肺肾,更能够滋养周身。
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EDM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