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招商:——
从梦里出发《西峡老家》情怀MV
[投诉]西峡的农科技术暨涉农部门要更有作为00-09-15编号
近十几年来,西峡以菌果药为抓手等来提升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但在当前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国内提出以内循环为主的思路后,西峡应该放弃以前的主导方向,尽快把西峡的粮食生产和以粮农副业提升到一个高度,因为我们谁都无法预料,是否随着形势的发展,会不会出现以省内循环为主,以市内循环为主呢?因此,强烈建议西峡的农科暨涉农部门要在以粮为中心的内容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西峡早几年的红薯远近闻名,不仅有漯河的客商,还有湖北襄阳的过来收购,可近几年来,几乎没啥客商来收了,西峡的红薯品质下降很大,本地人都觉得难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相关部门知道否?再比如,西峡早几年可以栽种黄豆甚至绿豆,江豆等,可目前根本种不了,这是什么原因?再比如棉花等等。还有朝天樵也不辣了,希望相关部门对农事活动予以积极指导,保持住西峡的特色产业。回复部门:西峡县委00-09-:6:3网友您好!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您在南阳网的留言收悉。针对您反映的问题,我们立即要求县农业农村局对此进行认真调查,经调查核实:
1、我县粮食生产概况
西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牢牢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多年来,全县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37万亩左右,年产量稳定在11.5万吨左右。
我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年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今年再继续建设,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重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机械化等先进实用技术。
、网友反映农作物问题的调查
西峡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过渡地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红薯、小杂粮等多种农作物在我县都可生长。早年我县红薯种植面积较大,多种植在坡耕地,品种以高淀粉的为主。近年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以及坡耕地不适合机械化耕种,红薯作为一种重体力劳动作物,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由于市场对鲜食红薯、烤红薯的需求增加,红薯种植品种也随之发生改变。黄豆、绿豆等豆类在我县虽都可以种植,但品质差,过去农民种植多以自食为主;现随着物流的便利,东北优质绿豆大量流入,农民已不再种植。棉花、朝天椒等其它作物情况类似。
3、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西峡作为全国公认的绿色有机香菇生长的“黄金线”、猕猴桃生长优势区和山茱萸的最佳适生区。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地理、资源条件,坚持不懈大力发展以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为主的“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围绕“打造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全国领先的猕猴桃生产加工基地、全国知名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定位,突出“两长廊一基地”建设(香菇长廊、猕猴桃长廊、山茱萸基地),持续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呈现出健康、高效发展新态势,已成为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来自三大产业。
食用菌产业以香菇种植为主,香菇(鲜菇)年产量30万吨,全县万多农户、近0万人从事香菇生产、加工和销售。全县标准化香菇基地达到个,香菇标准化技术覆盖率%;全县香菇加工企业多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56家,产品有原菇、罐头、休闲、发酵酱类、食品配料调味料、功能保健类6大类多个产品;科研开发体系、品牌创建体系、销售体系健全。
猕猴桃产业人工种植面积13.5万亩,挂果面积8万亩,产量8万吨,直接参与猕猴桃产业发展人员达到8万人。野生猕猴桃资源面积超过0万亩,年产量1万公斤。全县规模较大的猕猴桃生产加工企业10余家,年加工猕猴桃能力达到万吨,产品涉及有果汁、果酒、果粉等8大系列30多个品种,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
中药材种植以山茱萸、三岛柴胡、丹参等0余个品种为主,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管理模式,坚持差异化、订单化生产,实现产、加、销一体化。中药材年产量5万吨,产值.5亿元;其中山茱萸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量吨,产值1.5亿元。以宛西制药为龙头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生产的“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年销售额达3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30%以上。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是前提。西峡将在扛稳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将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围绕“打造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全国领先的猕猴桃生产加工基地、全国知名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定位,持续推进猕猴桃、香菇、山茱萸等优势特色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补齐产业链条,着力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依靠“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格局提供强大的支撑。
欢迎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