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冯学功主任说说六味地黄丸与金匮肾气丸

医生+(doctorplus1)导语   明代中医有一派非常推崇“肾”的作用,认为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一时间,很多名医倡导补肾,比如明代名医薛己最善补肾,他就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薛己的实践为许多后世医家认可,他们倡导的补肾观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六味地黄丸是由六位中药组成,其中熟地黄为君药,故名为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源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主要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脚心发热、盗汗等症状,经过历代医家的验证,临床疗效显著。

  现代研究证明:六味地黄丸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

  若阴虚症状较重,达到阴虚火旺的地步,出现睡觉出虚汗,口干舌燥,春秋季节手脚掌脱皮等症状,可以使用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知母、黄柏而形成的滋阴降火的知柏地黄丸。   若肝肾阴虚引起眩晕,两眼昏花,视物不清,眼晴干涩等,可以使用滋肾养肝的杞菊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了枸杞子和菊花,这两味药偏重于舒肝、养肝,肝开窍于目,所以杞菊地黄丸偏重于肝肾阴虚,眼睛不舒服。六味地黄丸

  主要是治疗那些肾阴虚而阳盛的人,使用六味地黄丸首先要辨清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阴阳二者最大的区别:阳虚怕冷,阴虚发热。对健康人群、明显是阳虚者、脾胃功能差者不适合吃六味地黄丸。舌质红、舌苔薄的人,有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可能。舌苔厚的人说明体内有痰湿,是不能用六味地黄丸的。

金匮肾气丸

  主治肾阳不足引起的腰酸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夜尿频多。舌质薄白不燥。金匮肾气丸除以上临床应用外,还可治疗慢性腰腿痛、前列腺增生、老年性尿失禁、复发性口腔溃疡等。

医院脑病科冯学功医生简介冯学功 主任医师 教授长按(扫描)   冯学功,主任医师,教授,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海淀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编委。已主持完成课题5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参与完成课题2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5篇,主编、副主编著作各1部,参编4部。   获省厅级科技进步奖2项,第二届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提示:“医生+”客户端的线上医课堂在进行中,更多精彩课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design.com/lwdhwjg/51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