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六味地黄丸真相,为何越补越虚

声明

本文章为科普类文章,不针对任何一家药厂。也不排除客观存在小部分良心药厂,所产的六味地黄丸,具有一定的滋补肝肾的功效。

六味地黄丸的来历

六味地黄丸为我国古代儿科专家钱乙治疗小儿五迟五软,创立的方剂。包括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等六味中药。其方创立,有人认为是金匱肾气丸去附子、肉桂而来,属于仲景名方减药而来。直接上《小儿药证直诀》原文:“篇名地黄丸属性: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等方。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金匮要略》原文:“肾气丸方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二两)牡丹皮(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现行市场上的六味地黄丸,不偏谁不倚谁,几乎不含熟地。什么???不含熟地?熟地这味中药属于典型的炮制而来的中药材,业界历来公认的熟地是由生地九蒸九晒而来。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又是生地?生地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如果把新鲜块根直接运到饮片厂,然后再蒸再炮制,不现实。现行的地黄一般为晒干之后再运到饮片厂进行加工炮制。也就是说,熟地系错了第一个纽扣,以后再也无法弥补。

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要命的是,运到饮片厂之后,只蒸一到两次就当熟地用了。看似也是熟地的半成品究竟能不能起到滋肾阴的作用呢?显然不能。现在市面上没有熟地已为中医界业界共识,如有异议,恕小编才疏学浅,不能解释。(年江苏卫视开播的,大型中医药文化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中,张小秀在家中亲手为女儿炮制地黄,遵循古法,九蒸九晒,耗时30余天,这样制成的熟地乌黑透亮、软糯香甜,是一味补益肝肾的上好药材。就声嘶力竭地呼吁熟地再现市面。)

举个例子,摊煎饼比如要摊九分钟才熟(假设火候调成这样),现在摊主摊了两分钟就出锅卖给了你,你觉得这个煎饼可以吃吗?读者肯定急了,这不是让我吃生面吗?那六味地黄丸里的地黄是生地,不过分吧。它没熟啊。

山茱萸的问题

山茱萸为六味药中最为贵重的药物。在药材市场,贵重药往往假药劣药较多,即使花了较高的价钱,也很难买到质优效佳的山茱萸。门坎过高,成药本身追求利益就不想用优质药材,不过这回,几家(不敢说全部)药厂索性不用了。

如某知名厂家所产的六味地黄丸,就没有山茱萸,并且该药厂承认没有放山茱萸。在说明书上也明确写着,只有五味药。在此,小编强烈建议该药厂,就直接叫五味地黄丸吧。

版中国药典,明确需要检查六味地黄丸中有无山茱萸。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为部分地区检查有无山茱萸的定性指标为熊果酸,可把各大药厂乐坏了,熊果酸这个成分在山楂(超廉价的中药材)中含量极高,不少厂家加入山楂,检查部门一查,有熊果酸,说明有山茱萸。

有不少读者问标准制定者:嘞是不是傻?

我们现在吃含有山楂而没有山茱萸的,六味地黄丸。相当于吃含有三聚氰胺,而没有牛奶蛋白的奶粉。谈奶色变,以后就是谈六味地黄丸色变。

这两位药究竟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呢?为什么非放不可。我们科普一下六味地黄丸中六味中药的功效和剂量。三补: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三泻: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如果是专业人士请阅读附图,十二五版中药学教材。

而我们现在的六味地黄丸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我们吃的不是治疗虚证的补药,反而是治疗血热、食积的泻药。这就解释了小编标题,六味地黄丸为什么越补越虚。六味地黄丸作为中成药的第一品牌,严重影响着中医的声誉,如果这样搞下去,中医的尊严和科学性还从何谈起。我们的大样本量,大临床实验,还有没有意义!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医的发展需要的是工匠精神,如果研究来研究去研究出个熊果酸,这类研究是不是早就该下课了。我也相信,不久的将来,人手一瓶真正的六味地黄丸,寿命都过百,世界各国都来购买中国产的六味地黄丸,诸君共勉!

END

声明









































白斑医院哪家好
白癜风诊断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design.com/lwdhwsyrq/13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