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地黄丸)
熟地黄八钱(24g)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各20g)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三钱(9g)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现代用法:亦可不煎服)。滋补肝肾。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肝为藏血之脏,精血互可转化,肝肾阴血不足又常可相互影响。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则骨髓不充,故腰膝酸软无力、牙齿动摇、小儿囟门不合;脑为髓海,肾阴不足,不能生髓充脑,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目,故头晕目眩;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精不上承,或虚热生内热,甚者虚火上炎,故骨蒸潮热、消渴、盗汗、小便淋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为主,适当配伍清虚热、泻湿浊之品。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六味地黄丸系宋·钱乙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原名“地黄丸”,用治肾怯诸证。《小儿药证直诀笺正》说:“仲阳意中,谓小儿阳气甚盛,因去桂附而创立此丸,以为幼科补肾专药。”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若虚火明显者,加知母、玄参、黄柏等以加强清热降火之功;兼脾虚气滞者,加白术、砂仁、陈皮等以健脾和胃。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及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阴虚弱为主者。4.使用注意脾虚泄泻者慎用。1.知柏地黄丸(《医方考》又名六昧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方)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盐炒黄柏盐炒各-钱(各6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6g),温开水送下。功用:滋阴降火。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2.杞菊地黄丸(《麻疹全书》)即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各三钱(各9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9g),空腹服。功用:滋肾养肝明目。主治:肝肾阴虚证。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3.麦味地黄丸(原名八味地黄丸《医部全录》引《体仁汇编》)即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钱(15g)五味子五钱(15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9g),空腹时用白汤送下。功用:滋补肺肾。主治:肺肾阴虚证。虚烦劳热,咳嗽吐血,潮热盗汗。4.都气丸(《症因脉治》)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二钱(6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9g),空腹服。功用:滋肾纳气。主治:肺肾两虚证。咳嗽气喘,呃逆滑精,腰痛。以上四方均由六味地黄丸加味而成,皆具滋阴补肾之功。其中知柏地黄丸偏于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之证;杞菊地黄丸偏于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两目昏花、视物模糊之证;麦味地黄丸偏于滋肾敛肺,适用于肺肾阴虚之喘嗽;都气丸偏于滋肾纳气,适用于肾虚喘逆。1.原书主治《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地黄丸,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咣白等症。”2.方论选录费伯雄《医方论》卷1:“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治之剂。有熟地之腻补肾水,即有泽泻之宣泄肾浊以济之;有萸肉之温涩肝经,即有丹皮之清泻肝火以佐之;有山药之收摄脾经,即有茯苓之淡渗脾湿以和之。药止六味,而大开大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鹄也。”宁氏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复发性口疮38例,早晚各1丸,10天为1疗程例患者经1~3疗程治疗后,口疮消失无反复,4例患者偶有轻微复发,再服1~3疗程痊愈。38例随访均未再复发。『宁文洁,六味地黄丸治疗复发性口疮38例。新中医;34(3):58]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中老龄大鼠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系统器官的形态学及血清性腺激素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肾主生殖”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六味地黄汤能升高黄体生成素及睾酮浓度,降低促卵泡生成素(FSH)的浓度,而对雌二醇浓度无影响。同时对大鼠的垂体、精囊有增重作用,并能增加垂体LH细胞的数量,改变其形态结构;对FSH细胞则有减步的作用;对睾丸无增重作用,但能改善睾丸间质细胞及曲细精管的结构。作者认为六味地黄汤治疗生殖功能减退的机理为其作用于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系统各个层次的综合效应。本实验为临床治疗男性生殖功能障碍等提供了理论依据。[陈健安,等.六味地黄汤对大鼠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组织器官形态和性激素的影响。江苏中医;20(3):46]
六味地黄丸,神药不是想用就能用“六味地黄丸”,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常用药,它的主要功效是补肾。生活中有不少男性把六味地黄丸当成补肾壮阳的良品,尤其是中老年人,感觉精力大不如前,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服用六味地黄丸。但是,六味地黄丸不能乱吃。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补益剂中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适应证主要是肾阴虚,那么对于肾阳虚的情况,就不适合了。现代人,尤其是年轻男性,吸烟、饮酒、嗜食辛辣刺激食物、生活不规律等因素,极易导致内生湿热,"湿则困脾",在这种情况下,六味地黄丸不但不会起作用,而且会对身体有害。因为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吃后会妨碍消化功能。
明代名医薛己最善补肾,他就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如果是肾阳虚,就用八味地黄丸。三类人群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一是慢性疲劳患者,比较符合肝肾阴虚的病症,推荐服用六味地黄丸两周到一个月;二是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几个月到半年时间,有时候还需要配合其他的药品进行治疗,对于缓解症状是比较有帮助的;三是一些肝肾阴虚早期表现的亚健康状态人群,比如失眠人群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如何区分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和肾阳虚都是肾虚的一部分,代表了某一种症型,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在于,如果是把肾阴是物质上的缺乏,肾阳就是功能上的匮乏,物质上的缺乏就是腰膝酸软,头发晕,还有如果在年轻人的身上出现早泄、遗精,还有出现五心烦热、失眠、心烦。肾阴虚一般说在中青年发生的比较多,肾阳虚有一些症状和肾阴虚也是有共性的,比如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但是肾阳虚更体现是功能性的所谓出现的四肢不温,那个是五心烦热,这个是手脚发凉,面色容易有一些黄白畏寒怕冷,如果是中青年出现性欲减退、阳萎,人感觉经常有一种神气疲惫的感觉。肾阴虚的临床表现:1.腰酸腿软;2.口干、烦躁;3.手心发热;4.爱出汗;5.头晕耳鸣;6.脱发,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7.性欲减退,容易遗精、早泄等等。肾阳虚的临床表现:1.腰痛而且发凉。2.畏寒怕冷,手脚冰凉。3.尿频,小便清长,大便汤薄肾阳虚首先会出现腰痛,因为腰为肾之府,这种痛一般会有冷的感觉。病人痛的同时,觉得腰里面发凉,这是肾阳虚的一个典型表现。另外,它扩展到全身,会出现全身也怕冷。因为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如果根虚弱了,整个身体的阳气的温煦作用就会下降。
需要强调的是,六味地黄丸的特点是“三补三泻”,并非纯补药,是补泻兼施的处方,更适合肾阴虚的人。判断是不是阴虚,先看舌头,如舌质红、经常口干舌燥;再看脉搏,是否脉细且跳得快;最后,是否常有潮热、手足心热、盗汗、遗精、失眠、头晕、腰膝酸软的症状。哪些人不适宜服用六味地黄丸?健康人群,如果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不适宜于自行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明显是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不宜服用,若还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可能会“雪上加霜”;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也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中老年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更要谨慎。间断吃影响不大,长期连续服用的话就不可了。年轻人或有肝脾湿热、肺热者,服用后会加重湿热,可能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即使适合吃,也应戒烟戒酒,少吃刺激性食物。另外,六味地黄丸不利于解表散邪,感冒时最好别吃。脾胃虚弱、大便稀、消化不良者也应慎服。注意!还需要提醒的是,六味地黄丸不能与利福平(一种广谱抗菌药)同服,因为其中含有山萸肉,味酸,可析出大量有机酸,同用会增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
六味地黄丸虽然是滋补肾阴的良药,但不能当维生素天天吃。一般主张服用一个月后,停一周;或吃一周,期间停一两天。针对各类疾病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前提是中医辨证为肾阴虚,在服用时间上也应有区别:如更年期综合征要用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慢性疲劳综合征建议先用半个月;若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另外,长期用六味地黄丸,可能会阻碍脾胃运化,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加一些消化类药物。(来源人民网)素材收集于网络,供大家共同学习、交流。喜欢的可以长按下方科学治疗白癜风北京治疗脸部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