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街一巷建设保护,更要传承

一幅清明上河图美不美,大家都会说美,有历史价值,是珍贵的文物,它展现了古代中国的繁荣盛世。人们攀登万里长城,也不是来锻炼身体的,是身临其境来感受万里长城工程浩大,气势磅礴,来感受民族大一统的气势和中华文明的智慧和结晶。

桐城,是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历史文化名城,既享有文都盛誉,又是当今院士频出的热土。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桐城派主宰文坛二百年,父子宰相的家风家训,《六尺巷文化》礼让精神,桐城的历史与文化,不仅有传世的著作,也有保存完好的文化古迹,让世人能从思维上和直观上都能得到古老的桐城文化的熏陶。三街一巷的维俢改造,正是让世人通过实地观赡,亲身感受桐城文化的魅力,让桐城文化在新时期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促进作用。

桐城文化是根,三街一巷是根上的常青藤,而其中的名人故居以及那许许多受市保的地方,是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商业文化、饮食文化等故事发生的节点,是文化长藤上的瓜。我想这大概是修复改造三街一巷的现实意义吧。

人们来三街一巷,也不是来看那空荡荡古街古屋,而是要在那里了解古老街道里发生的动人的故事,让人们的心灵得到触动,让这里的古文化得到传承。就好像只看了六尺巷的建筑,而不了解礼让的来由,看了也是白看,宰相府修好了,要是没有宰相后人居住,怎么能感受宰相家风家训的遗风?

安排几个漂亮的讲解员在那里唇干舌燥的讲解,还不如让我们真实地看张家的后人的一言一行。在老街上让那些商店的后人重操旧业,让有特色饮食店集中在一段街上形成小吃一条街,让有古老的手工艺人在老街门店里现场操作,出售他们的产品,让人们在老街上见证像剪纸等非遗的传承。老街就不空洞,老街就有了灵魂。要是看个空壳的老街,全国各地多的是,何必来桐城。

我是百年老店陶长春药号的后人,先后几次回乡,路过家门,原来的店面被不是陶家的人住着,还用瓷砖墻把门面封堵了,虽然有市保单位的牌子挂着,而这百年老店常盛不衰的奥秘却被湮没了。

须知,做生意要讲究商业道德,商德就是诚信,卖药更要心怀坦荡,卖的是良心。所以我家自开店起就讲究卖地道药材,不卖假药,遵古炮制,不欺骗病家,制药不掺假掺杂,保证药效葯量。这都不是口头上说说的,而是几代人凭良心坚持的,不然的话在桐城城关当时几十家药店中,陶长春不可能始终生意兴隆,享誉桐城。

奥秘在那里呢?

讲究地道药材:中药原本是野生的,都具有一定的生长环境——土壌与气候,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的同样药材,其功效都有差异。我家经营药材,坚持的是地道。

比如当归,有长形归和马尾归,有出自甘肃、宁夏,有出自四川、云南的,西归活血更具破血,伤科和产妇分娩后用药,而川归以补血、活血见长,多于用于十全大补丸和六味地黄丸。又如贝母有川贝、皖贝、平贝、浙贝,产地不同功效各异。再以桔皮而论,江西、浙江、安徽等地都有桔皮,但行气的功能以广东新会的桔皮最佳。总之地道药材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和药效息息相关,为了要做到地道药材,我家每年坚持直接派懂行药工去江西樟树釆购。像苏州雷允上的六神丸,同仁堂的鸟鸡白凤丸,云南白药等都通过邮局以代收货价的方式直接进货。讲究药材地道,才能保证疗效。

遵古炮制药材:中医中药治病是依据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而来的,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和人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心包络、胃、大肠、膀胱、命门)以及五气(风寒暑湿燥火)五味(酸甜苦辣咸)一一对应,而且还有辩证的相生相克的原理,如木能生火,土能生金,反之金能克木,木能克土等,中药都有对不同的脏腑起作用,所以在制药过程中就需遵照古方来炮制。

比如说白术有补脾健胃的功效,但炒制白术必须用土炒,因为土与脾脏相呼应用土炒就是引药归经,才能发生药效;又如白芍是舒肝药要用醋炒,醋味酸,酸味入肝;又如车前子,吴茱萸等吧,不再赘述。要做这一点,就是坚持自家炮制。

我家药店,前店后坊,严格按医生处方要求随时炮制,制药过程中由陶家指定专人监督,做到一絲不苟。病家来我家买的药,回去服用,治病效果好,道理就在遵古炮制上。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中药处方有君臣佐使,多位药材配伍组合,缺一不可,所以开药店要万药俱全。其实也不可能有万药,也做不到俱全,我家的做法是每年开春请当地名医聚会,除了宴请,关键是调查医生用药习惯,除了配足常用药,还有目的的配齐各位医生的习惯用药,才能人无我有。比如新鲜的石斛和骨碎补等,我家都自己栽培,配有现货。人有我优。就是坚持质量苐一,不以次充好。

仁心售药,诚信制药:卖药要讲良心,假药危及人的生命,我家从不售假药,霉烂变质的药都定期销毁决不坑害病家。我家出售的丸散膏丹,大部分是自制的,如六味地黄丸,七厘散,跌打乌龙膏,虎骨木瓜酒等等,首先要遒照古老的方剂,要按方选药,药的质量各种药的配比都要依方行亊,否则都直接影响药品效果。

制中成药的过程是,是凭自己的道德良心的体现。我家制中成药都是陶家人自己亲自依方配药,不掺假,不掺杂,不以次充好,所以制出的跌打膏药乌龙膏、研磨七七四十九天的八宝珍珠眼药和浸泡半年才能出售的虎骨木瓜酒,九蒸九晒的青林丸等几十年来都供不应求。就是在专人制作中坚持这古老的做法,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验收查对,由陶家主亊的人亲白履行,保证质量,保证疗效。

长盛不衰的原因,还要在抓经济效益时不可忽视社会效益:桐城在旧社会虽然是文化诗礼之古城,但经济並不发达,地少人多,特別是医药事业,直到解放医院都没有,老百姓生病都依靠中医中药,中药店比比皆是。要经营好葯店除了加強中药的保管、減少损耗降低成本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善心,要免费为穷人赠药,在疫灾发生的情况时,要不惜成本为百性施药;以前患疟疾的人多,奎宁丸是进口药,老百姓买不起,我家按自家的配方(常山、田茶、青蒿等)一包包的包好,门前设施葯的柜子,分文不收让病人自取。痢疾流行时也施过自制的八厘散。卖药人的口碑好,是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头等大亊。

我家百年积累的售药制药的经验,我认为也是一种商业道德文化,如果在三街一巷改造完成时,让陶家的传人,在百年老店陶长春原址,按照百年老店的制前方法和售药的理念,重开陶长春药店,我想这不仅是为老街增添了活力,也为桐城防病治病工作出了力,更是为中药事业的继承和发扬作了一点贡献。

?精华推荐?

老物件的訴說

昔日龙眠河畔

唐湾深山走出的女人

南大街曾经辉煌过

城关里的小河湾

北大街往事

百年老店陶长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jingdesign.com/lwdhwcc/5267.html


当前时间: